[实用新型]一种弹性加压髓内钉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88857.4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48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雷克松;曾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澳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2 | 分类号: | A61B17/72 |
代理公司: | 成都欣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2 | 代理人: | 瞿彬 |
地址: | 6114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加压 髓内钉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性加压髓内钉,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髓内钉无法给骨折部位应力刺激的问题。提供一种弹性加压髓内钉,包括:钉身,其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的端部设有与钉身同轴的安装槽;静力通孔,设置在钉身一端的外侧壁上;动力通孔,设置在钉身另一端的外侧壁上,且与安装槽连通;多个螺钉,分别安装在静力通孔和动力通孔内;弹簧,设置在安装槽内,其一端与穿过动力通孔的螺钉相连接;压力调节螺钉,安装在安装槽内,其与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簧的一端与压力调节螺钉固定,另一端通过螺钉锁在动力通孔内,使得弹簧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动力通孔内,避免在产生应力是造成弹簧卡死无法复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弹性加压髓内钉。
背景技术
接骨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骨折的方法已经在临床上运用了很多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骨折的固定有多种方法,其中髓内钉固定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髓内钉是将骨折骨骼通过螺钉固定在髓内钉上,使髓内钉与骨骼成一体,但在骨折修复后期由于髓内钉的应力遮挡效应,无法给予骨折端适宜应力刺激,易出现骨延迟愈合、不愈合、骨骼矿化速度慢、内固定时间长、去除髓内钉后再骨折等弊端,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髓内钉无法给骨折部位应力刺激的问题,提供一种弹性加压髓内钉,钉身的一端设置为半球形是为了方便将钉身植入患者体内,同时将弹簧的一端与压力调节螺钉固定,另一端通过螺钉锁在动力通孔内,使得弹簧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动力通孔内,避免弹簧卡死无法实现对骨折部位的应力刺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弹性加压髓内钉,包括:
钉身,其一端被配置为固定端,另一端被配置为活动端,所述活动端的端部设有与所述钉身同轴的安装槽;
静力通孔,设置在所述钉身的外侧壁上,且靠近所述固定端的端部;
动力通孔,设置在所述钉身的外侧壁上,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动力通孔为长圆孔;
多个螺钉,分别安装在所述静力通孔和动力通孔内;
弹簧,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其一端具有与所述螺钉相配合的卡口;
压力调节螺钉,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其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端的端部呈半球形,所述活动端的端部设有倒圆角,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螺钉连接后,另一端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卡口进行定位。
可选地,所述静力通孔的轴线、所述动力通孔的轴线和所述钉身的轴线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可选地,所述静力通孔至少包括两个。
可选地,两所述静力通孔的轴线之间的间距至少为6mm。
可选地,所述动力通孔的两轴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为12mm。
可选地,所述钉身、压力调节螺钉均采用碳纤维、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钛合金制成。
可选地,所述弹簧由镍钛合金或钛合金制成。
可选地,所述动力通孔的一端设有辅助钉孔,所述辅助钉孔靠近所述活动端的端部设置;对应所述辅助钉孔设有辅助螺钉。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为阶梯槽,其直径大的一端与所述压力调节螺钉的螺帽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钉身的活动的端部设置为半球形是为了方便将其植入患者体内,同时通过安装在长圆孔内的螺钉配合弹簧给骨折部位进行应力刺激,使其恢复的更快,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弹簧错位,弹簧的一端与压力调节螺钉连接,另一端与穿过动力通孔的螺钉连接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澳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澳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888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流循环式稻谷烘干机
- 下一篇:十字形双轴高温力学性能试验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