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渣分流水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75102.0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57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江;李卫云;李红权;陈靓;张玉涛;巫正伟;李正文;董国庆;李本慰;何庭丹;王聪;周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8 | 分类号: | C21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达恒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9 | 代理人: | 李中强 |
地址: | 655011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渣分 流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渣分流水淬装置,属于熔渣处理技术领域;所述熔渣分流水淬装置包括三叉水冷渣槽、冲制箱、冲渣管、冲渣泵、溜槽,所述三叉水冷渣槽包括总槽和两个分叉支槽,且两分叉支槽之间存在一定夹角,总槽设置在冶金炉的出渣口下方,分叉支槽末端下方安装有便于冲渣水流出的冲制箱,所述冲制箱通过冲渣管与冲渣泵相连接,且冲制箱下方安装有用于引排水渣的溜槽;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三叉水冷渣槽+双冲制箱+双溜槽+双冲渣管+双冲渣泵的联合设计,缩短了排渣时间和冶炼时间,减少了辅料石英砂的加入量,降低了冶炼过程的燃料消耗,节省了燃料成本,降低了熔渣水淬时的流量从而避免熔渣水淬不均衡发生爆炸,大幅减小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渣分流水淬装置,属于熔渣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熔渣水淬主要用于火法冶金的弃渣处理,包括钢铁冶炼废渣水淬、铅锌行业火法炼铅的弃渣处理、炼锡烟化炉渣处理等,经水淬粒化处理的水渣可作为水泥行业的原料、道路硬化的原料、矿山膏体填充的原料等。目前的熔渣处理方法为:使用浇钢材质或紫铜材质的水冷渣槽多段拼接,上接冶金炉出渣口,下接冲渣水出口的冲制箱,并通过中压冲渣水对熔渣进行快速水淬粒化,再通过冲渣溜槽将熔渣和冲渣水引排至沉淀池,这种方法中,熔渣流量采用控制渣口的开度大小来限定熔渣流量,熔渣流量与冲渣水流量比大于1:20,冲渣水压力>0.25MPa,从而使熔渣水淬粒化。
但由于冶金渣型不合理、熔渣粘度大、高温熔渣在冶炼过程中含铅冰铜或铁的化合物、熔渣与冲渣水流量比不足、放渣时含金属熔体的熔渣在水淬溜槽内堆积等原因,容易导致水淬时熔渣的内能无法释放成蒸汽,从而发生爆炸,严重时爆炸使溜槽炸裂,冲击波损坏周围管道等设备,对放渣操作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带来一定隐患,甚至造成冶金炉停产停炉。原控制排渣爆炸采用的方法有:降熔渣温度、降低熔渣流量、调整有色冶金渣型中的铅含量、调整铁硅比<1.4:1等措施,但需在冶炼时增加辅料石英砂,而增加辅料也增加了冶炼过程的燃料消耗,且排渣时间的延长同样增加了燃料消耗,然而防爆效果却仍然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熔渣分流水淬装置,通过在冶金炉的出渣口下方安装三叉水冷渣槽,并在三叉水冷渣槽的两个分叉支槽末端下方各安装一个冲渣水出口的冲制箱,冲制箱下端各安装一个溜槽,并将冲制箱通过冲渣管与冲渣泵相连接,采用了三叉水冷渣槽+双冲制箱+双溜槽+双冲渣管+双冲渣泵的联合设计,缩短了排渣时间和冶炼周期,减少了辅料石英砂的加入量,降低了冶炼过程的燃料消耗,节省了燃料成本,降低了熔渣水淬时的流量从而避免熔渣水淬不均衡发生爆炸,大幅减小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熔渣分流水淬装置包括三叉水冷渣槽、冲制箱、冲渣管、冲渣泵、溜槽,所述三叉水冷渣槽包括总槽和两个分叉支槽,且两分叉支槽之间存在一定夹角,总槽设置在冶金炉的出渣口下方,分叉支槽末端下方安装有便于冲渣水流出的冲制箱,所述冲制箱通过冲渣管与冲渣泵相连接,且冲制箱下方安装有用于引排水渣的溜槽。
优选地,所述冲制箱、冲渣管、冲渣泵、溜槽均为两个,所述冲渣管作埋地处理,溜槽末端接入沉淀池。
优选地,所述三叉水冷渣槽倾斜安装在冶金炉的出渣口和冲制箱之间,溜槽倾斜安装在冲制箱和沉淀池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冶金炉的出渣口下方安装三叉水冷渣槽,并在三叉水冷渣槽的两个分叉支槽末端下方各安装一个冲渣水出口的冲制箱,冲制箱下端各安装一个溜槽,并将冲制箱通过冲渣管与冲渣泵相连接,采用了三叉水冷渣槽+双冲制箱+双溜槽+双冲渣管+双冲渣泵的联合设计,缩短了排渣时间和冶炼周期,减少了辅料石英砂的加入量,降低了冶炼过程的燃料消耗,节省了燃料成本,降低了熔渣水淬时的流量从而避免熔渣水淬不均衡发生爆炸,大幅减小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75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