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路取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74529.9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77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程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F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取液装置,包括穿墙二通、取液管以及软管,所述穿墙二通的中部嵌入储液桶的瓶盖内部,所述穿墙二通的中部设置有便于安装进瓶盖中的螺丝纹路,下方配置有螺旋垫片,可使穿墙二通牢牢固定在瓶盖上,所述取液管与穿墙二通位于储液桶外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软管与穿墙二通位于储液桶内的一端连接,所述软管的长度根据储液桶的深度而定,本实用新型可增大储液桶中的取液有效利用率,不会出现残留较多液体却无法取出的现象,同时在更换补充液体时,只需拔掉上方管路与本取液装置中第一三通管连接,拧开瓶盖即可补充液体,避免了反复插拔管路的繁琐操作。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仪表水路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路取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桶中取液方式基本都是取液管直插入液体中。每次更换补充液体时,需重新插拔取液管,拔出时,会带出管路外壁上附着的液体,有一定安全风险;每次插入时,需尽可能准确估算插入桶内的取液管长度,否则太短会导致难以取尽,影响利用效率;太长可能会使管路卷曲而不能有效取液,综上所述,本申请现提出一种管路取液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管路取液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取液装置,包括穿墙二通、取液管以及软管,所述穿墙二通的中部嵌入储液桶的瓶盖内部,所述穿墙二通的中部设置有便于安装进瓶盖中的螺丝纹路,下方配置有螺旋垫片,可使穿墙二通牢牢固定在瓶盖上,所述取液管与穿墙二通位于储液桶外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取液管为透明高强度硅胶管,可耐高温、耐老化,并具有耐酸碱功能,所述软管与穿墙二通位于储液桶内的一端连接,所述软管的长度根据储液桶的深度而定,所述软管为硅胶软管。
优选的,还包括宝塔头,所述取液管通过宝塔头与穿墙二通位于储液桶外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与取液管连接,便于多股取液。
优选的,还包括配重玻璃坠,所述配重玻璃坠套设于取液软管上,可保证软管在储液桶内部的垂直度。
更未优选的,还包括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连接在取液软管底部,用于防止配重玻璃坠掉落。
优选的,还包括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设置在取液管上,可自动判断取液操作是否正常。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穿墙二通、宝塔头、取液管以及软管,首先可增大储液桶中的取液有效利用率,不会出现残留较多液体却无法取出的现象,同时在更换补充液体时,只需拔掉上方管路与本取液装置中第一三通管连接,拧开瓶盖即可补充液体,避免了反复插拔管路的繁琐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穿墙二通;2-1.第一三通管;2-2.第二三通管;3.配重玻璃坠;4.软管;5.宝塔头;6.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7.取液管;8.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745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翅片管加工的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浮船站的管道式采配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