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插头及用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73658.6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34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妍;何佳;蔡锦榕;陈其锋;陈贵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7/00 | 分类号: | H01R27/00;H01R13/631;H01R13/42;H01R13/53;H01R13/627;H01R13/50;H01R13/52;B60L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飞联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57 | 代理人: | 逯恒 |
地址: | 361001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插头 用电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插头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设备领域。其中,连接器插头包括底座、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底座用于安装于电池。第一端子组包括设置于底座且与电池电连接的两个第一连接端子,两个第一连接端子用于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以实现电池与用电系统电连接。第二端子组包括设置于底座且与电池电连接的两个第二连接端子,两个第二连接端子用于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以实现电池与热管理部件电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的连接器插头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无需考虑多个连接器插头之间的制造精度,进而能够有效降低电池在装配至用电装置上时的装配难度,有利于提升电池在换电过程中的装配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器插头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及人类环保节能意识的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被认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的要求也在提高。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快充和快换两种解决方案。快充方案是通过提高充电倍率而减少充电时间,而快换方案是通过将低电量的电池更换为一个满电的电池而实现电能补充。为实现车辆的快换方案,电池必须满足快换要求,这就需要在传统电池的基础上将普通连接器更换为快换连接器,快换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相互插接配合实现电池与车辆的用电系统的电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快换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所需的装配精度较高,从而导致在车辆进行换电时电池与车辆之间的装配难度较大,进而不利于提高电池的更换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及用电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在换电过程中的装配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用于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包括电池、用电系统、热管理部件和连接器插座,热管理部件用于管理电池的温度,用电系统和热管理部件均与连接器插座电连接,连接器插头包括底座、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底座用于安装于电池;第一端子组包括设置于底座且与电池电连接的两个第一连接端子,两个第一连接端子用于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以实现电池与用电系统电连接;第二端子组包括设置于底座且与电池电连接的两个第二连接端子,两个第二连接端子用于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以实现电池与热管理部件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用于与用电装置的用电系统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用于与用电装置的热管理部件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均设置于底座上,使得连接器插头在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时能够同时实现用电装置的用电系统和热管理部件的电能供应,以使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集成于一体,从而无需设置多个连接器插头,采用这种结构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无需考虑多个连接器插头之间的制造精度,进而能够有效降低电池在装配至用电装置上时的装配难度,有利于提升电池在换电过程中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包括两个第一端子组,两个第一端子组沿第一方向排布;沿第一方向,第二端子组位于两个第一端子组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器插头的第一端子组设置为两个,从而便于电池在充放电时使用不同的第一端子组,且能够实现第一端子组的备用功能,有利于提升连接器插头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将第二端子组设置于两个第一端子组之间,一方面便于制造,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两个第一端子组之间的爬电距离,以降低连接器插头的使用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的两个第一连接端子沿第二方向对称布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端子组的两个第二连接端子沿第二方向对称布置,两个第一连接端子的对称面与两个第二连接端子的对称面共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两个第一连接端子和两个第二连接端子均设置为以同一个对称面对称布置,从而便于制造,且能够降低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之间的插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两个第二连接端子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连接端子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73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连接的PCB板
- 下一篇:内冲击搅拌型蒸发分离器以及外循环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