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66364.0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45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崔丽;陈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5/12 | 分类号: | A61G5/12;A61F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邹建聪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网膜 脱落 术后 支撑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包括架体、头部支撑托及手部支撑板;架体包括脚轮架、套接杆、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脚轮架底部设置脚轮,套接杆一端套接在脚轮架上,套接杆与脚轮架通过定位件固定,支撑杆一端可转动设置在套接杆另一端,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在套接杆另一端,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在套接杆另一端;头部支撑托包括金属圈及软垫,金属圈底部设置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多个插槽,第一连接座与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座与第二连接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软垫及金属圈内形成凹槽;手部支撑板设置在套接杆侧部。本实用新型方便患者坐位或者站位使用,能够调节金属圈的角度,使患者较为舒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
背景技术
视网膜是眼睛接收图像并将图像发送到大脑的器官,当视网膜脱离其位置时,可能会发生视网膜脱落,这可能是由于创伤或疾病引起的,如糖尿病。治疗这种情况的方法通常为视网膜脱落手术,如果不进行治疗,患者将失去患眼部分或全部视力。
眼科视网膜脱落患者进行眼科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入的是气或硅油,都比水轻,为了减轻术后它们对视网膜的顶压作用,患者术后必须采用端坐头低位或俯卧位,以促进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的恢复,这样的姿势需要保持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很多患者无法坚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0620167782.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视网膜脱落患者术后康复头托,其包括用有弹性的布料或细网做成托面,托面用细绳固定在托架上,托面的凹陷程度可根据细绳所系绳结松紧而可调节。然而,该康复头托不能调节角度,使用该康复头托时通常需要采取俯卧于床方式,该康复头托无法对患者在坐位或者站位等体位下起到辅助作用,也无法根据患者的身高做相应调节。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其便于移动,方便患者坐位或者站位使用,能够调节金属圈的角度,从而使患者较为舒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包括架体、头部支撑托及手部支撑板;
架体包括脚轮架、套接杆、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脚轮架底部设置脚轮,套接杆一端套接在脚轮架上,套接杆与脚轮架通过定位件固定,支撑杆一端可转动设置在套接杆另一端,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在套接杆另一端,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在套接杆另一端;
头部支撑托包括金属圈及设置在金属圈上的软垫,金属圈底部设置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多个供支撑杆另一端插入的插槽,第一连接座与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座与第二连接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软垫及金属圈内形成凹槽;
手部支撑板设置在套接杆侧部。
进一步,脚轮架底部设置五个脚轮,每一脚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套接杆呈正方体形或者圆柱体形。
进一步,定位件为定位旋钮,定位旋钮可转动设置在脚轮架上。
进一步,插槽设置为三个。
进一步,手部支撑板与金属圈的距离为8cm-10cm。
进一步,手部支撑板可转动设置在套接杆侧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663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质矿产勘查用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下料单人作业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