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刺伤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63917.7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11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淼;操楠;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明州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昝美琪 |
地址: | 3151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伤 注射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刺伤注射器,它包括空筒、针头、活塞和针帽,针头包括相连的针栓和针梗,针梗通过针栓与空筒的连接头固定,空筒上设有导向管,连接头形成于导向管上,针帽为管状结构其套装于导向管上,针帽可在不脱离与导向管的对接位沿该导向管的长度方向滑动,且在其向针梗的针尖方向滑动至最大行程时,将针尖收纳于其内部,针帽上设有限位构件,且限位构件可拆卸的固定于导向管上,并在其拆卸时,使针帽可沿导向管的长度方向滑动。本技术方案的定位卡能够在不同患者的臀部上划定出精确注射区的,且注射点位置可根据患者的形体和注射需求任意的调节,安全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讲的是一种防刺伤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器由空筒、活塞以及针头三部分结构组成,其中针头包括针栓和针梗,针梗固定于针栓上,通过针梗与空筒的连接头可拆卸连接,针梗的针尖部分刺入患者体内后即可进行注射,注射完成将针头拔出后,针梗的空腔中往往残留有患者的血液,因此患者体内的细菌、病毒会直接通过血液被带出体外,由于针头的细长结构,注射完毕后若直接暴露于外部,容易造成疏忽,而误刺到周围人员,针头上附带有患者体内细菌或病毒的血液可能通过伤口进入被划伤的伤者体内,造成伤者感染,虽然注射器在使用前,针头的针梗部分上设有针帽进行保护,但我国医护操作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在注射器使用完毕后回套针帽,这是由于传统针帽的开口端内径狭小,导致回套难度大,在回套时针帽的角度的微小变化,也会使针头刺破针帽,故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国家有严格的规定,注射器在完成注射后必须及时的褪去针头进行回收,目前注射器针头的回收主要通过利器盒完成的,但在移动注射器的过程中由于针头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故也存在划伤医护人员的隐患,造成医护人员感染。
为了保障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公开号为CN215083502U,专利名称为“一种注射器针头的防刺护套及注射器”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注射器,其具体包括呈圆锥状的针帽本体,针帽本体直径大的一端具有开口,针帽本体直径小的一端封闭,针帽本体的开口端设置有呈喇叭状的导向部,导向部的小开口端与针帽本体的开口端相连;其中,导向部的大开口端呈正多边形,上述结构的针帽在回套时,由于其导向部呈喇叭状,使得针头在插入针帽本体时,更准确快速,能够减少针头插偏导致扎伤手指的几率,同时,导向部的大开口端为正多边形,当防刺护套取下放置时,导向部的大开口端的直边增加了防刺护套水平放置的稳定性,防刺护套水平放置时,护套本体的开口呈斜向上的角度,便于单手操作针头插入护套内。
然而上述结构的针帽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针帽和针筒间分体设置,因此需要反复的拆装,且针帽本身体积较小同时质量较轻,故在注射脱帽后,针帽很容易因受到碰撞等外因而在无意中自摆放面上掉落造成遗失,不仅寻找针帽费时费力,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服单,若未能准确确定针帽丢失的位置,还仍会使针头无法得到有效的封闭,进而仍存在划伤医护人员的隐患,故急需发明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注射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针帽虽能解决传统针帽不易回帽的问题,但其因与针筒间仍分体设置,且本身体积较小同时质量较轻,故容易在受到碰撞后造成遗失,且拆装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帽与空筒间不易分离,进而不会因体积小和质量轻而在触碰后造成遗失的,且无需拆装,同时回帽方便的注射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刺伤注射器,它包括空筒、针头、活塞和针帽,针头包括相连的针栓和针梗,针梗通过针栓与空筒的连接头固定,空筒上设有导向管,连接头形成于导向管上,针帽为管状结构其套装于导向管上,针帽可在不脱离与导向管的对接位沿该导向管的长度方向滑动,且在其向针梗的针尖方向滑动至最大行程时,将针尖收纳于其内部,针帽上设有限位构件,且限位构件可拆卸的固定于导向管上,并在其拆卸时,使针帽可沿导向管的长度方向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明州医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明州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639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韧性电力管
- 下一篇:一种支撑剂筛析检测设备及拍击式振筛机用隔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