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拆卸方便的抗拔桩检测反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63025.7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27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郝志鹏;黄浩;赵幸幸;尹超然;柴瑞;王兴睿;马国斌;张浩;梁大伟;郭媛媛;王利川;王世聪;白明瑞;郑洁平;黄志斌;郝红军;张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王鹏 |
地址: | 03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卸 方便 抗拔桩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程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拆卸方便的抗拔桩检测反力装置,包括反力梁,反力梁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组件,反力梁的顶部设置有千斤顶,反力梁的下方设置有抗拔桩本体,千斤顶的输出轴通过架体与抗拔桩本体相连接,调节组件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竖直设置有丝杆,丝杆的侧壁上螺接有丝母,丝母和外壳滑动连接,外壳的侧壁上具有通孔;当使用者开启电机时,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丝杆转动,此时丝母在导轨上滑动,从而调节连接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一步的调节反力梁的高度,以便于架体与抗拔桩本体的连接,确保静态抗拔试验顺利进行,本装置无需通过人工垫高或吊装机械来调整反力梁的高度,节省人力和机械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拆卸方便的抗拔桩检测反力装置。
背景技术
抗拔桩广泛应用于地下室抗浮、高耸建(构)筑物抗拔、海上码头平台抗拔、悬索桥和斜拉桥的锚桩基础、船坞底板的桩基础和光伏设备抗拔基础等。抗拔桩的主要作用机理是依靠桩身与土层的摩擦力来抵抗轴向拉力。抗拔桩的抗拔能力是抗拔桩的重要指标。抗拔桩检测主要是利用连接设备将抗拔桩内的钢筋夹紧或固定,再通过液压设备给连接设备一个拔出方向的力,测量桩被拔出来的位移量。
目前通过人工垫高或吊装机械来调整反力梁的高度,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目前千斤顶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容易影响工作人员听力、影响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卸方便的抗拔桩检测反力装置,旨在解决目前通过人工垫高或吊装机械来调整反力梁的高度,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目前千斤顶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容易影响工作人员听力、影响环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拆卸方便的抗拔桩检测反力装置,包括反力梁,所述反力梁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组件,每一个所述调节组件均与所述反力梁相连接;所述反力梁的顶部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和所述反力梁固定连接;所述反力梁的下方设置有抗拔桩本体,所述千斤顶的输出轴通过架体与所述抗拔桩本体相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竖直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侧壁上螺接有丝母,所述丝母和所述外壳滑动连接;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和所述丝母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反力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千斤顶的外部套设有箱体;所述箱体和所述反力梁相连接;所述千斤顶的两侧均设置有处理组件,每一组所述处理组件均与所述箱体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处理组件包括隔音毡,所述隔音毡位于所述箱体的内壁上,并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毡的侧壁上设置有吸音板,所述吸音板和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音毡和所述吸音板之间填充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板远离所述吸音棉的一侧设置有吸音膜。
优选的,所述丝杆的一侧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一端和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导轨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丝母,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丝母通过所述导轨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反力梁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丝杆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丝杆和丝母,当使用者开启电机时,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丝杆转动,此时丝母在导轨上滑动,从而调节连接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一步的调节反力梁的高度,以便于架体与抗拔桩本体的连接,确保静态抗拔试验顺利进行,本装置无需通过目前人工垫高或吊装机械来调整反力梁的高度,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2)通过设置处理组件,当千斤顶工作时,吸音膜和吸音板首先吸收千斤顶工作产生的噪音,然后吸音棉对噪音进行隔离,最后隔音毡将噪音消除,本装置能够对千斤顶工作产生的噪音进行多次处理,减少对工作人员听力的损害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630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用于单视窗输入输出的投影成像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改善成型模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