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开槽可撕鞘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62895.2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86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蒲中森;胡晓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同济恒远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槽 可撕鞘穿 刺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内开槽可撕鞘穿刺针,包括针把,所述针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穿刺针本体,所述针把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针把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穿刺针本体的外侧套接有针鞘,所述针鞘的顶部对称开设有通槽,所述针鞘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针鞘的外侧套接有保护套,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针技术领域;该内开槽可撕鞘穿刺针,通过拿起针鞘和穿刺针本体,将针鞘和穿刺针本体同时插入患者体内,随后将穿刺针从针鞘中取出,再将导管从针鞘中插入患者体内,插入后,通过挡把将针鞘取出,再通过横向拉动两个挡把,由于针鞘的顶部开设有通槽和内壁上的凹槽,可将针鞘撕开,从而使得导管可快速插入和快速将针鞘从导管外剥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针技术领域,具体是内开槽可撕鞘穿刺针。
背景技术
医学领域的介入治疗,又称“不用开刀的手术”,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型治疗方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医学治疗的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的方法是在不暴露人体内部组织的情况下,经皮肤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直接或者在射线、磁共振或超声成像的引导下,使介入器材进入血管等人体原有的管腔或人体的其他组织中,对疾病进行治疗或检查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其特点是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
目前开槽可撕鞘穿刺针多采用外开槽形式,当槽体与针进入到创口处容易造成二次创伤,且槽线相对内开槽形式造成摩擦力更大,增加创口开裂风险,因此操作复杂、费时,对患者会造成二次损伤,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内开槽可撕鞘穿刺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内开槽可撕鞘穿刺针,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内开槽可撕鞘穿刺针,包括针把,所述针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穿刺针本体,所述针把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针把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穿刺针本体的外侧套接有针鞘,所述针鞘的顶部对称开设有通槽,所述针鞘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针鞘的外侧套接有保护套,所述针鞘外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合机构。
优选的,所述挡板在卡块的上方,所述卡块的数量有两个,且均匀分布在针把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凹槽与通槽连通,所述凹槽从通槽的底部一直延伸至针鞘顶端。
优选的,所述卡合机构包括两个挡把,所述挡把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挡把固定连接在针鞘的外侧,两个挡把之间相互对称,所述凹槽和通槽均在两个挡把之间。
优选的,所述卡块可卡接在限位块之间,所述挡板在限位块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套接在连接块的外侧,所述连接块的直径大于保护套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针鞘顶端为一外径逐渐缩小的锥度结构,最顶端与穿刺针本体的针管部位完全贴合。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内开槽可撕鞘穿刺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内开槽可撕鞘穿刺针,通过拿起针鞘和穿刺针本体,将针鞘和穿刺针本体同时插入患者体内,随后将穿刺针从针鞘中取出,在将导管从针鞘中插入患者体内,插入后,通过挡把将针鞘取出,再通过横向拉动两个挡把,由于针鞘的顶部开设有通槽和内壁上的凹槽,可将针鞘撕开,从而使得导管可快速插入和快速将针鞘从导管外剥离。
(2)、该内开槽可撕鞘穿刺针,将穿刺针本体与针鞘一起插入患者体内,插入后,通过拧动针把将卡块从两个限位块的内部转出,使得卡块不与限位块接触,随后将穿刺针本体从针鞘中取出,使得穿刺针本体可快速地从患者体内取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同济恒远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同济恒远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62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磷酸铁的干燥烧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