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泥装置的练泥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57577.7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92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屠宗毅;鲁雯婷;沈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越青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1/16 | 分类号: | B28C1/16;B28C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曹立成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练泥机 | ||
1.一种回泥装置的练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练泥装置(20)和回泥装置(30);练泥装置(20)固定在机架(10)的上端面上并且包括水平设置的练泥管;练泥管的左部上端设置有进泥斗(21)、右端设置有出泥管(22);回泥装置(30)包括一对前后分布的前后支撑板(31);前后支撑板(31)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对左右分布的支撑脚(32);左侧的一对支撑脚(32)可拆卸式固定在机架(10)的左端面上;一对前后支撑板(31)相互靠近的端面上分别左右移动设置有竖直支撑板(35);一对竖直支撑板(35)之间竖直移动设置有泥料支撑座(37);泥料支撑座(37)的上端面上成型有左右开口的泥料安置槽(370);一对前后支撑板(31)的上端面左部左右移动设置有水平移动板(391);水平移动板(391)的下端面上成型有泥料推板(39);泥料推板(39)的下端与泥料安置槽(370)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泥装置的练泥机,其特征在于:一对支撑脚(32)的下端之间成型有下连接板(33);下连接板(33)上螺接有一对前后分布的连接螺栓(331);连接螺栓(331)的右端螺接在机架(10)的左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回泥装置的练泥机,其特征在于:支撑脚(32)的底面上设置有滚轮(3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泥装置的练泥机,其特征在于:一对竖直支撑板(35)相互靠近的端面上分别成型有竖直移动槽(350);竖直移动槽(350)的上下侧壁之间枢接有竖直驱动螺纹杆(361);竖直支撑板(35)的下端面上固定有竖直驱动电机(36);竖直驱动螺纹杆(361)的下端与竖直驱动电机(3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泥料支撑座(37)的前后端面中部分别成型有与竖直移动槽(350)配合的竖直驱动块;竖直驱动块螺接在相应侧的竖直驱动螺纹杆(36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泥装置的练泥机,其特征在于:一对前后支撑板(31)前后靠近的端面上分别成型有左右驱动槽(310);左右驱动槽(310)的左右侧壁之间枢接有左右驱动螺纹杆(341);前后支撑板(31)的左端面上固定有左右驱动电机(34);左右驱动螺纹杆(341)的左端与相应侧的左右驱动电机(3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一对竖直支撑板(35)相互远离的端面上端分别成型有与左右驱动槽(310)配合的左右驱动块;左右驱动块螺接在相应侧的左右驱动螺纹杆(34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泥装置的练泥机,其特征在于:前后支撑板(31)的上端面左部成型有一对左右分布的上支撑板(311);一对上支撑板(311)之间枢接有上驱动螺纹杆(381);左侧的上支撑板(311)的左端面上固定有上驱动电机(38);上驱动螺纹杆(381)的左端与上驱动电机(3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水平移动板(391)的前后两端分别螺接在相应侧的上驱动螺纹杆(38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泥装置的练泥机,其特征在于:机架(10)的上端面上成型有一对前后分布的下支撑板(11);一对下支撑板(11)的上端之间旋转设置有旋转连接座(231);旋转连接座(231)上固定有挡罩(23);挡罩(23)上成型有导向槽;当挡罩(23)处于一对下支撑板(11)的右侧时,导向槽的开口朝向右上侧;当挡罩(23)处于一对下支撑板(11)的左侧时,导向槽的开口朝向右下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越青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越青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5757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抗震阻尼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手提袋提手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