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粉粒料焙烧用立式管式炉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56312.5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5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边华英;王学涛;王焱;薛俊杰;张伟伟;查少翔;杨尧;朱文鹏;白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科学院质量检验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河南省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7/00;F27D1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粉粒料 焙烧 立式 管式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粉粒料焙烧用立式管式炉,属于热工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炉体、温控系统、烟气集气输送处理系统,其中炉体内竖向设有两端开口的炉管,炉管管体外设置有加热元件,炉体内壁设有耐火保温层;炉管上端管口设有管堵,炉管底部为出料口;炉管底部出料口由上下两个限位抽拉承烧板封堵,上下两个承烧板的手柄端位于炉体体壁外,另一端底部均分别设有导流孔;在承烧板下方炉体底部对应于炉管出料口位置设有导流口I;在承烧板下方炉体底部对应于承烧板导流孔位置下方设有导流口II。在陶瓷粉粒料焙烧时,在加料或放料时陶瓷粉粒料均能借助重力作用自然流动,不需要采用相应的匣钵、坩埚等窑具材料盛装物料,有利于节材、节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粉粒料焙烧用立式管式炉,属于热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陶瓷粉粒料包括微晶陶瓷磨料前驱体、矾土颗粒、陶粒陶砂坯件等,需要通过烧成处理制成成品或半成品。其中,微晶陶瓷磨料是一种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前驱体然后经干燥、破碎制粒、焙烧制得的高端α-氧化铝相微晶磨料,由于其烧成过程中对温度制度要求比较苛刻,比如要求高温焙烧后的物料能够快速降温以防止晶体的长大而性能劣化。目前普遍采用固定式马弗炉,受炉窑建造方式和建造材料材质、窑具材料的限制难以实现陶瓷粉粒料高温保温温度段执行完毕后的快速降温,影响产品或半成品的烧后质量。
陶瓷粉粒料如微晶陶瓷磨料类物料的焙烧一般采用箱式炉或水平管式炉设备,其需要耗用窑具材料装烧且不利于物料的流动,不利于炉窑废气的收集、输送或处理,在日益重视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的今天,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提升,以满足科学试验或中试需求。实用新型专利CN201922061618.X虽然设计建造了一种三温区管式炉,并以挡火墙分割,分别设置了低温、高温、中温三个温区,但是其焙烧过程中仍需采用坩埚舟类窑具以及借助适当的推舟方式和外力才能实现装烧材料在炉内的运行,其执行烧成作业的可操作性仍需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现有箱式炉或水平管式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废气收集、输送的立式管式炉,提升陶瓷粉粒料焙烧后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将炉体设置为立式,并外设烟气集气输送处理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陶瓷粉粒料焙烧用立式管式炉包括炉体、温控系统、烟气集气输送处理系统,炉体内竖向设有两端开口的炉管,炉管管体外设置有加热元件,炉体内壁设有耐火保温层;测温探头位于加热元件、耐火保温层之间;炉管上端管口设有管堵,炉管底部出料口由上下两个限位抽拉承烧板封堵,上下两个承烧板的手柄端位于炉体体壁外,另一端均分别设有导流孔;在承烧板下方的炉体底部对应于炉管底部出料口位置设有导流口I;在承烧板下方的炉体底部对应于承烧板导流孔位置下方设有导流口II;在炉管管口上方设有烟气集气输送处理系统;加热元件、测温探头与温控系统相连。
所述炉管为上下等径炉管或底部收成小口径出料口的异型坩埚状炉管。
根据烧成温度为低温还是高温采用相应材质的炉管。为了管式炉工作时炉管的稳定,炉管的上管口端是一体化成型的类似法兰结构外展的环状沿,环状沿担承在承重耐火材料上。
所述承烧板具有抽拉限位封堵/开启放料口功能,可以实现物料装烧封堵承烧和少量乏料缓存、释放、良品焙烧物料流出,承烧板下设置的导流口可以接入缓存料仓或连接下一加工工序。
所述管堵为采用氧化铝空心球轻质耐火砖材料切磨钻孔制成的带有排气口的短柱体或直接采用氧化铝空心球轻质耐火砖成型料成型后烧制而成的带有排气口的短柱体。
所述陶瓷粉粒料焙烧用立式管式炉可用于烧结微晶陶瓷磨料类无机材料,尤其适合科学探索实验和中试,工作时通过投料器将物料加入炉管管口,粉粒料借助重力作用顺着立式炉管流动,进入炉管内进行焙烧,焙烧完成后借助重力作用通过炉管出料口、承烧板导流孔、炉体导流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科学院质量检验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河南省科学院,未经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科学院质量检验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河南省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563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