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自循环煎煮锅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38464.2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86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南原;白晏金;陈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梁亚静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循环 煎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药自循环煎煮锅,涉及中药煎煮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煎煮锅与药材直接接触,易糊锅的技术问题。该中药自循环煎煮锅,包括外锅,用于承装药液;内锅,放置在外锅内,待煎煮的中药饮片放置在内锅中;内锅底部具有与外锅内腔连通以供药液流通的过液结构;内锅底部与外锅内底之间具有供药液流通的空间;封口组件,设置在外锅顶部和内锅顶部之间,通过封口组件能使外锅和内锅之间的空腔成为密封空腔;泄压件,设置在封口组件上;内锅盖,盖设在内锅顶部。本实用新型在煎煮时饮片在内锅里,不会直接与锅底接触,同时在煎煮过程中实现药与药液的充分对流,及减少蒸汽的排出提高了煎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煎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药自循环煎煮锅。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中药智能化煎煮系统中,中药煎煮过程是通过使用机器人将煎煮锅放在电炉或电磁炉上加热的,煎煮锅为常压煎煮锅,中药放入煎煮锅内,在煎煮过程中中药的部分有效成分会随着蒸汽排出,煎煮过程中药与药液没有对流,导致煎煮不充分,存在能源浪费等问题,同时这种常压锅会使中药材直接与锅底接触,易出现糊锅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自循环煎煮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煎煮锅与药材直接接触,易糊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药自循环煎煮锅,包括
外锅,用于承装药液;
内锅,放置在所述外锅内,待煎煮的中药饮片放置在所述内锅中;
所述内锅底部具有与所述外锅内腔连通以供药液流通的过液结构;
所述内锅底部与所述外锅内底之间具有供药液流通的空间;
封口组件,设置在所述外锅顶部和所述内锅顶部之间,通过所述封口组件能使所述外锅和所述内锅之间的空腔成为密封空腔;
泄压件,设置在所述封口组件上;
内锅盖,盖设在所述内锅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口组件包括外锅封口机构和内锅封口机构,所述外锅封口机构和所述内锅封口机构可拆卸式锁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锅封口机构包括固定环、顶环和外锅锁圈;
所述固定环为圆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外锅上部,且所述固定环外沿处沿圆周方向开有凹槽;
所述顶环为圆环形结构,固定在所述外锅顶部,且所述顶环截面为L形结构,一延伸臂焊接在所述外锅顶沿上,另一延伸臂贴设在所述外锅外壁上;
所述顶环拐角处垂直向外延伸形成凸沿;
所述凸沿和所述固定环之间形成卡槽;
所述外锅锁圈为套筒形结构,活动套设在所述卡槽上,且能相对于所述外锅周向旋转;
所述泄压件安装在所述内锅封口机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锅封口机构包括封盖、内锅锁圈,所述封盖为圆环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内锅顶沿外侧;所述内锅锁圈沿所述封盖整圈向所述内锅底部方向延伸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锅锁圈顶部垂直向外延伸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卡条,所述内锅锁圈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卡钩,每个所述卡钩与所述封盖平行设置,经90度折弯成型;所述卡钩长度与所述卡条长度相等,相邻两个所述卡条之间距离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卡钩之间距离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锅封口机构和所述内锅封口机构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384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伴热管抽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竖向波纹CFRP-钢板组合剪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