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暖器隔热装置及电暖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31606.2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74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邵强;王骞;徐玉东;钟文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全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9/06;F24D19/10;F21S10/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东莞技创百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8 | 代理人: | 邱凯 |
地址: | 433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暖器 隔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暖器隔热装置及电暖器,包括隔热组件,隔热组件包括设于电暖器内部的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沿电暖器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并分别固设在电暖器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沿电暖器的长度方向相互留有间隙的固设在电暖器上,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的一端分别固接在第一隔热板上,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的另一端分别固接在第二隔热板上,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在电暖器内部形成独立对流的隔热腔室,本实用新型电暖器隔热装置,使隔热腔室形成独立的对流系统,有效的降低了隔热腔室内的温度,使电暖器的使用的稳定性更高和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暖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暖器隔热装置及电暖器。
背景技术
电暖器作为一种家用电热器具,因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安全可靠等特点。已经普遍用于家庭等室内场所,以电能为主要能源,使用发热组件进行发热,使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直接接触、暖风对流、远红外线辐射等途径为室内供暖,与燃木、燃气取暖设备相比较而言,电暖器无异味无烟尘,深受用户的喜爱。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电暖器内添加用于装饰的Led灯珠光源和喷雾通道,通过Led灯珠光源和喷雾的配合营造火焰的效果,使电暖器能具有多种功能,用户享受电壁炉所带来的舒适的同时,还可以带来高雅的观赏效果。
但是由于电暖器一般内部温度较高,在其内部安装的Led灯珠光源、喷雾通道以及其他电子元件,由于长时间受到高温的炙烤,容易发生形变和损坏,影响电暖器的使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暖器隔热装置,包括隔热组件,隔热组件包括设于电暖器内部的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沿电暖器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并分别固设在电暖器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沿电暖器的长度方向相互留有间隙的设置,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的一端分别固接在第一隔热板上,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的另一端分别固接在第二隔热板上,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在电暖器内部形成独立对流的隔热腔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还包括固设于电暖器上端的上盖和固设于电暖器下端的下盖,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的上端分别与上盖抵接,上盖的上端面开设有贯穿于上盖的第一贯穿槽,隔热腔室的上端与第一贯穿槽对应且连通;
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的下端分别与下盖抵接,下盖的下端面开设有贯穿于下盖的第二贯穿槽,第一腔室的下端与第二贯穿槽对应且连通,第一贯穿槽、第二贯穿槽以及隔热腔室在电暖器内部形成独立对流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第三隔热板、第四隔热板与第一隔热板抵接处分别密闭贴合,第三隔热板、第四隔热板与第二隔热板抵接处分别密闭贴合;
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与上盖抵接处分别密闭贴合,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与下盖抵接处分别密闭贴合;以保证隔热腔室的独立对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第一隔热板与第二隔热板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隔热板垂直固接,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隔热板垂直固接;
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的上端分别与上盖垂直固接,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的下端分别与下盖垂直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第三隔热板和第四隔热板上与第一隔热板抵接的一端分别垂直设有与第一隔热板密闭贴合的第一弯折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全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全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316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