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井口悬挂承荷电缆的电缆悬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18731.X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1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崎君;杜凤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维锐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4 | 分类号: | E21B33/04;E21B47/117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唐洪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井口 悬挂 电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井口悬挂承荷电缆的电缆悬挂装置,包括第一验封通道和第二验封通道,所述第一验封通道一端位于所述采油树帽外、另一端位于所述采油树帽的内壁并设于所述第一上密封圈和第一下密封圈之间;所述第二验封通道一端位于所述电缆悬挂器外、另一端位于所述电缆悬挂器的内壁并设于所述第二上密封圈和所述第二下密封圈之间。通过设置第一验封通道和第二验封通道,能够检测电缆悬挂器外壁和采油树帽内壁之间密封性能、以及电缆悬挂器内壁和电缆穿越器外壁之间密封性能,进而使得电缆悬挂器外壁和采油树帽内壁之间密封性能、以及电缆悬挂器内壁和电缆穿越器外壁之间密封得以保证,减少了作业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口电缆悬挂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井口悬挂承荷电缆的电缆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一种电缆投捞电潜泵系统,采用电缆绞车从油管内下放电缆来下放电潜泵机组到井下悬挂位置;取出电潜泵机组时,采用电缆绞车向上收回电缆来将电潜泵机组拉出。这种电缆投捞电潜泵系统,下放和取出电潜泵机组,都不需要依靠油管来操作,其作业更加方便和快捷。
上述电缆投捞电潜泵系统在油气生产过程中电缆的重量是靠井口电缆悬挂器悬持住的,该电缆悬挂器坐于采油树帽顶端内部,电缆悬挂器外壁和采油树帽内壁之间密封,电缆悬挂器上设有压盖,压盖和采油树帽螺栓等方式固定连接,电缆悬挂器内穿过电缆穿越器,电缆悬挂器内壁和电缆穿越器外壁之间形成密封,电缆穿越器下端用于连接马笼头,马笼头连接承荷电缆,上述结构能够实现承荷电缆密封穿过采油树帽顶端,实现井内电缆和井外电缆的连接,以及实现对井内电缆的悬持。
但上述结构电缆悬挂器外壁和采油树帽内壁之间密封性能、以及电缆悬挂器内壁和电缆穿越器外壁之间密封性能难以保证,使得作业存在隐患,且电缆悬挂器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因为井内气体压力的上窜而顶飞,使得作业存在隐患以及压盖难以与采油树帽固定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电缆悬挂器外壁和采油树帽内壁之间密封性能、以及电缆悬挂器内壁和电缆穿越器外壁之间密封性能难以保证,使得作业存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井口悬挂承荷电缆的电缆悬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井口悬挂承荷电缆的电缆悬挂装置,包括采油树帽,所述采油树帽顶部内侧悬挂有电缆悬挂器,所述电缆悬挂器上设有压盖,所述压盖和所述采油树帽固定连接,所述电缆悬挂器和所述采油树帽之间套设有第一上密封圈和第一下密封圈,所述电缆悬挂器内穿过电缆穿越器,所述电缆穿越器下端用于连接承荷电缆,所述电缆悬挂器和所述电缆穿越器之间套设有第二上密封圈和第二下密封圈,还包括第一验封通道和第二验封通道,所述第一验封通道一端位于所述采油树帽外、另一端位于所述采油树帽的内壁并设于所述第一上密封圈和第一下密封圈之间;所述第二验封通道一端位于所述电缆悬挂器外、另一端位于所述电缆悬挂器的内壁并设于所述第二上密封圈和所述第二下密封圈之间。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验封通道和第二验封通道,所述第一验封通道一端位于所述采油树帽外、另一端位于所述采油树帽的内壁并设于所述第一上密封圈和第一下密封圈之间,使得能够在采油树帽之外向采油树帽的内壁和电缆悬挂器的外壁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上密封圈和第一下密封圈之间的部位注入检测液,进而能够检测第一上密封圈和第一下密封圈对采油树帽的内壁和电缆悬挂器的外壁之间的轴向密封性能;所述第二验封通道一端位于所述电缆悬挂器外、另一端位于所述电缆悬挂器的内壁并设于所述第二上密封圈和所述第二下密封圈之间,使得能够在电缆悬挂器外向电缆悬挂器内壁和电缆穿越器外壁之间、且位于第二上密封圈和所述第二下密封圈之间的部位注入检测液,进而能够检测第二上密封圈和所述第二下密封圈对电缆悬挂器内壁和电缆穿越器外壁之间的轴向密封性能;其中,电缆悬挂器内壁和电缆穿越器外壁之间的轴向密封性能的测试、即第二验封通道的使用是在电缆悬挂器设置于采油树帽内之前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维锐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维锐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187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温抗氧化裸编织屏蔽软电缆
- 下一篇:一种润滑油添加剂称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