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镜片加工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15710.2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92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赵静;周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知行同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6 | 分类号: | B29C45/06;B29C45/17;B29C45/40;B29L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巾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0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镜片 工用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光学镜片加工用模具,包括加工桌、转动组件、定位组件、注塑组件和顶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设置在加工桌的顶部,且转动组件的底部贯穿加工桌并向下延伸,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加工桌的侧壁上,且定位组件与转动组件相插接,所述注塑组件呈冂型结构设置,所述注塑组件设置在加工桌的顶部,且注塑组件位于转动组件的上方,所述顶动组件设置在加工桌的底部,且顶动组件的顶部贯穿加工桌并与转动组件相抵触。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转动组件的设置,使得光学镜片加工完成后能够立即进行下一个光学镜片的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光学镜片加工用模具。
背景技术
光学镜片目前已经被大规模的应用在了镜头上。但是早期的 用于生产光学镜片的模具工艺复杂,价格昂贵、生长周期过长。而且随着镜头像素的提高、尺寸缩小,对模具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光学镜片的成型加工一般是用到成型模具,在成型模具中通过冲压机进行冲压成型,在成型模具进入冲压机之前要把光学镜片的原料放置在成型模具上,成型完毕的光学镜片产品也需要从成型模具上取走。
然而市面上各种的光学镜片加工模具在进行加工时,只能够当成型完毕的光学镜片产品也需要从成型模具上取走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光学镜片的加工工作,这种加工方式,降低了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光学镜片加工用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光学镜片加工用模具,包括加工桌、转动组件、定位组件、注塑组件和顶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设置在加工桌的顶部,且转动组件的底部贯穿加工桌并向下延伸,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加工桌的侧壁上,且定位组件与转动组件相插接,所述注塑组件呈冂型结构设置,所述注塑组件设置在加工桌的顶部,且注塑组件位于转动组件的上方,所述顶动组件设置在加工桌的底部,且顶动组件的顶部贯穿加工桌并与转动组件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电机、转动盘、四个延伸板、四个模具框和四个顶升件,所述转动盘转动设置在加工桌的顶部,所述转动电机设置在加工桌的底部,且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加工桌并与转动盘相连接,四个所述延伸板的一端均沿转动盘周向等角度设置在转动盘的外壁上,四个所述模具框分别搭接在四个延伸板另一端的顶部,四个所述顶升件分别设置在四个延伸板另一端的底部,且每个顶升件的顶部均依次贯穿一个延伸板和一个模具框并延伸至一个模具框内,所述加工桌的顶部开设有供四个顶升件滑动的环形槽。
优选的,每个所述顶升件均包括顶升圆盘、连接柱、顶升板和三个顶升弹簧,所述顶升板位于环形槽内,且顶升板位于一个延伸板的下方,所述顶升圆盘位于一个模具框内,且顶升圆盘的外直径与模具框的内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柱设置在顶升板的顶部,且连接柱的顶部依次贯穿一个延伸板和一个模具框并与顶升圆盘相连接,三个所述顶升弹簧沿顶升板周向等角度设置在顶升板的顶部,且每个顶升弹簧的顶部均与一个延伸板的底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定位电机、L型架、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两个主动杆、两个从动杆、两个定位板和两个同步带,所述定位座设置在加工桌的侧壁上,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均转动设置在定位座的顶部,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L型架设置在定位座的顶部,所述定位电机设置在L型架的顶部,且定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L型架并与主动齿轮相连接,两个所述主动杆呈间隔转动设置在定位座的底部,且两个主动杆的顶部均贯穿定位座并分别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连接,两个所述从动杆呈间隔转动设置在加工桌的底部,且每个所述从动杆的顶部均贯穿加工桌并向上延伸,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套设在两个从动杆上,且每个定位板均与一个从动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板呈间隔位于一个模具框的外侧,每个所述定位板的侧壁上均设有定位块,每个所述模具框的外壁上均设有沿其周向等角度设置的两个定位槽,且每个定位块均与一个定位槽相插接,两个所述同步带呈间隔位于加工桌的下方,且每个同步带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一个主动杆和一个从动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知行同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知行同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15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