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软头吸痰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95754.3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93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振;郭楠;苗威;程玲玲;李若冰;赵静;李亚萍;王泼;莫盼盼;王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4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软头吸痰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软头吸痰管,包括吸痰管管体,所述吸痰管管体一端设有与机器设备相连的接口,另一端设有吸痰管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管体为双层管体或单层管体,所述双层管体为两种不同硬度的材料在同一模具中共挤形成,所述双层管体包括软质的外层管体和硬质的内层管体,所述吸痰管软头与外层管体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产品设计结构合理、生产成本低、易加工,且性能优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软头吸痰管。
背景技术
吸痰管作为临床上一种辅助用具,在治疗呼系统疾病、全身麻醉手术以及急症治疗中常有涉及,其主要作用是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但是在临床治疗中,由于管体头部过硬,很可能会造成气管及上呼吸道内壁损伤的风险,增加患者痛苦。对于现有的软头吸痰管,其目前采用对接、熔接或螺丝结构将软头与管体连接在一起,但也会存在软头脱落的风险,因此,亟待对其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软头吸痰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软头吸痰管,包括吸痰管管体,所述吸痰管管体一端设有与机器设备相连的接口,另一端设有吸痰管软头,所述吸痰管管体为双层管体或单层管体,所述双层管体为两种不同硬度的材料在同一模具中共挤形成,所述双层管体包括软质的外层管体和硬质的内层管体,所述吸痰管软头与外层管体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种不同硬度的材料分别为硬质聚氯乙烯和软质聚氯乙烯;所述硬质聚氯乙烯的硬度为邵氏40-60D,所述软质聚氯乙烯的硬度为邵氏40-90A。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层管体中吸痰管软头与吸痰管管体一体成型,在所述吸痰管软头患者端沿管体外壁向内2-10mm处进行处理,将所述吸痰管软头部位外壁变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经处理过后的吸痰管软头外壁厚为原壁厚的1/2-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痰管软头患者端沿管身方向的外壁厚度由薄变厚均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痰管软头部位设有第一吸痰孔和第二吸痰孔,所述第一吸痰孔距离所述吸痰管软头患者端2-6mm,所述第二吸痰孔距离所述吸痰管软头患者端6-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吸痰孔与第二吸痰孔沿管体相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吸痰孔和第二吸痰孔的孔截面积为所述吸痰管管体内横截面积的90%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痰管软头患者端设有圆弧状倒角。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吸痰管管壁结构,将其设计为两种不同硬度材料的双层结构,并保持软质材料层与软头部位一体,从而既实现了吸痰管软头部位的质软和不易损伤患者的效果,还避免了吸痰管软头可能脱落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吸痰管软头结构,将吸痰管软头部位的管壁加工处理,使其管壁变薄,达到吸痰管软头的柔软效果;
3.本实用新型产品设计结构合理、生产成本低、易加工,且性能优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957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