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检测用轴重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82403.9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59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易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2 | 分类号: | G01G19/02;G01G23/00;G01G21/22 |
代理公司: | 湖南楚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68 | 代理人: | 麦振声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检测 用轴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检测用轴重检测装置,包括称重台和三角台,所述三角台的倾斜面上设有限位槽和防滑板,所述限位槽向下开有多个定位槽,所述限位槽内用于放置防滑板,所述防滑板下端设置的定位条与定位槽对应,所述限位槽的四周开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防滑板上开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防滑板的上端设有多个缓冲胶条,所述称重台上设有称重装置,设于称重台两侧的感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防滑板和防滑板上的缓冲胶条经过被测车辆冲击损坏时,可拆卸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上的螺栓,对防滑板进行拆除更换,称重装置与感应装置配合,以提高称重装置的检测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机动车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动车检测用轴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轴重仪是一种用来检测机动车轴上的轴重负荷的仪器,轴重是指一个轴对承受的机车或车辆重量,轴重反映了机动车轮轴承受的静荷载强度,它决定了各部件交变应力的平均应力水平。机动车轴重仪广泛应用于公路运输负荷控制,高速公路执法检查,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市政废物垃圾处理等方面。
现有的轴重仪大多结构固定,无法对磨损部件进行更换,被测车辆在驶向称重台体,会对台体的三角板造成冲击损坏的同时无法更换,且在对车辆进行测量时,车辆驶向称重台发生偏移,会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机动车检测用轴重检测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机动车检测用轴重检测装置,其中,包括称重台和设于称重台两端的三角台,所述三角台的倾斜面上设有限位槽和防滑板,所述限位槽向下开有多个定位槽,所述限位槽内用于放置防滑板,所述防滑板下端设置的定位条与定位槽对应,所述限位槽的四周开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防滑板上开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防滑板的上端设有多个缓冲胶条,所述称重台上设有称重装置,设于称重台两侧的感应装置。
通过在三角台上设置可拆卸地防滑板,在防滑板和防滑板上的缓冲胶条经过被测车辆冲击损坏时,可拆卸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上的螺栓,对防滑板进行拆除更换,定位槽和定位条用于对防滑板进行加固,缓冲胶条具有缓冲和防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称重台的外侧设有接线孔,所述称重台的中部设有与接线孔连通的接线盒,接线盒与接线孔配合方便整理线路。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所述接线盒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感应区,一侧的限位感应区均与两个红外传感器对应,通过两个红外传感器与限位感应区配合,对测量的测量轮辐进行感应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称重装置包括称重板,所述称重板置于红外传感器与限位感应区之间,所述称重板的下端设有两个上钢球碗,所述上钢球碗的下端设有轮辐式传感器,所述轮辐式传感器的上端设有下钢球碗,所述下钢球碗与上钢球碗之间设有承重钢球,通过四个轮辐式传感器对称重板上车辆轮辐进行称重测量。
进一步的,四个上钢球碗之间连接有承重板。
进一步的,所述轮辐式传感器通过接线盒连接有控制柜,所述红外传感器也通过接线盒与控制柜连接,通过控制柜对轮辐式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接收,并显示信号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三角台上设置可拆卸地防滑板,在防滑板和防滑板上的缓冲胶条经过被测车辆冲击损坏时,可拆卸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上的螺栓,对防滑板进行拆除更换,定位槽和定位条用于对防滑板进行加固,缓冲胶条具有缓冲和防滑作用,称重装置与感应装置配合,以提高称重装置的检测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易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易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824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