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短路电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80388.4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34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施生面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生面 |
主分类号: | H01H50/16 | 分类号: | H01H50/16;H01H50/54;H01H50/56;H01H50/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天富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4 | 代理人: | 唐绍烈 |
地址: | 36611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继电器 短路 电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短路电流结构,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动组件、第一导磁块、U型支架和下轭板;所述U型支架的两端固定在下轭板上,所述动组件包括直片型的动簧片、弹簧、推动杆部件和第二导磁块,所述动簧片设置于U型支架内部,所述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伸出U型支架的两侧,所述动簧片通过弹簧装于推动杆部件上,在动簧片的下面装有能够随动簧片一起运动的第二导磁块;在动簧片的上方设置第一导磁块,所述第一导磁块固定在U型支架顶部。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导磁块采用支架固定,使第一导磁块与动簧片、第二导磁块、推动杆部件所构成的动组件分离,结构更简单,能有效提高抗短路能力和机械冲击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短路电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纯电车续航里程不断提升,电池的容量也在不断地加大,如果系统发生故障,比如电池短路,那么电气系统中就会产生非常大的短路电流,有的15KA,甚至20KA;瞬时通过的高压短路电流导致继电器的动静触头间产生电动斥力,对于继电器来说,常规的触头压力很难抵抗该电动斥力,从而导致动静触头瞬间分离,最后造成继电器烧毁甚至爆炸,影响汽车安全。
市场上已出现具有抗短路功能的直流继电器,这类能够在系统出现故障大电流时提供辅助吸力,以抵抗动静触头受到的电动斥力。
在现有技术中,公布号为CN10303885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触点装置,其第一磁轭(也叫第一导磁块)和第二磁轭(也叫第二导磁块)分别设置在可动接触件(也叫动簧片)的上下两侧构成整个动组件,随推动杆一起运动,可以通过磁通提供“磁吸力”,从而与触头压力一起抵抗触头电动斥力,提高抗短路能力。但由于电动斥力施加于整个动组件,而磁吸力是动组件的“内力”,所以动组件需要线圈部分提供足够强大的电磁吸力,但这样会造成产品体积加大或者线圈功耗加大,或者需要采用特殊的线圈部分结构;而且,由于第一、二导磁块设置在动组件上,所以造成动组件质量上升,进而导致继电器抵抗机械冲击的能力下降。
公布号为CN10955993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与上述的触点装置不同之处在于,设有两个U型下导磁块(相当于第二导磁块)以及动簧片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设计是为了让两个U型下导磁块的侧壁穿出,从而形成两个导磁回路;但这样设计的缺点是:
1、两个导磁回路之间因为磁通方向相反,所以磁吸力较小,难以有效抵抗电动斥力;
2、两个“口”字型的导磁回路,质量大,继电器抵抗机械冲击的能力更弱;
3、上述触点装置的缺点,均同样存在。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案由此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短路电流结构,结构更简单,能有效提高抗短路能力和机械冲击的能力。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短路电流结构,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动组件、第一导磁块、U型支架和下轭板;
所述U型支架的两端固定在下轭板上,所述动组件包括直片型的动簧片、弹簧、推动杆部件和第二导磁块,所述动簧片设置于U型支架内部,所述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伸出U型支架的两侧,所述动簧片通过弹簧装于推动杆部件上,在动簧片的下面装有能够随动簧片一起运动的第二导磁块;
在动簧片的上方设置第一导磁块,所述第一导磁块固定在U型支架顶部;
在推动杆部件作用下实现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的静触点相接触,实现电流从一个静触点引出端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点引出端流出;所述第一导磁块和第二导磁块在动簧片的宽度上形成导磁回路,产生触点压力方向上的吸力,去抵抗动簧片与静触点引出端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生面,未经施生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803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地标及电子地标系统
- 下一篇:智慧社区应急救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