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EGR冷却器的进气预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80009.1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62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法献;叶万鑫;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邦得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29 | 分类号: | F02M26/29;F02M26/25;F02M26/28;F02M26/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辉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gr 冷却器 预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EGR冷却器的进气预冷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口,所述第一壳体靠近进气口的一端外表面安装有进水口,所述进气口内固定有进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上套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一端与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端板,所述端板、波纹管、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形成小流量通道,所述端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形成大流量通道,所述端板背离波纹管的一面均匀安装有多个扁管,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均匀布置有多个交错布置的导流板,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释放扁管热胀冷缩产生的热应力,提高了产品的耐热疲劳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EGR冷却器的进气预冷结构,属于EGR冷却器领域。
背景技术
废气再循环(EGR)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部分排气引入进气管,以提高混合气中的废气成分,由于废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三原子分子,三原分子比热较大,有效降低缸内的最高燃烧温度,从而降低NOx的排放。目前,将高温气体通入到EGR冷却器内进行降温时,受EGR冷却器内扁管热胀冷缩产生的热应力的影响,EGR冷却器的耐热疲劳性较差,影响EGR冷却器的冷却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EGR冷却器的进气预冷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释放扁管热胀冷缩产生的热应力,提高了产品的耐热疲劳和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EGR冷却器的进气预冷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靠近进气口的一端外表面安装有进水口,所述进气口内固定有进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上套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一端与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端板,所述端板安装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端板、波纹管、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形成小流量通道,所述端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形成大流量通道,所述端板背离波纹管的一面均匀安装有多个扁管,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均匀布置有多个交错布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卡在扁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上套设有多个拉带,所述拉带一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另一端与拉带另一端相卡接并螺纹连接有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和第二壳体的侧面均设有多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拉带内。
进一步地,所述扁管内均匀布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扁管的条形板,所述条形板沿着扁管的长度方向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面向扁管的一面等距开设有多个扁平口,所述扁管的一端安装在扁平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一侧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卡口,所述扁管安插在卡口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进水口处设置两个进水通道,由端板、波纹管、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形成小流量通道,用于降低废气的进气温度,由端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形成大流量通道,且在大流量通道内设置导流板,使进气端的扁管得到充分的冷却。
2、在进气口处设计波纹管,使波纹管的一端分别与进气口、端板相连接,进而用于释放扁管热胀冷缩产生的热应力,提高了产品的耐热疲劳和使用寿命。
3、在波纹管内部设计进气导管,既起到气流导向,又对芯体起到支撑作用,提高芯体的抗振动能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EGR冷却器的进气预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邦得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邦得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80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生多孔导水材料静电纺丝收集装置
- 下一篇:亚克力半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