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采用组合型钢梁加固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78499.1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18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杨娜茵;鞠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筑福国际抗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梯 休息 平台 采用 组合 型钢 加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采用组合型钢梁加固,包括组合型钢梁、工字钢梁、锚栓、缀板、原纵墙、原墙体;所述的组合型钢梁由槽钢和缀板组成,设置在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下部和原墙体剔除一定的上部空间后的上面;所述的原墙体分布在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的两侧,用于承担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的荷载;所述的原纵墙是结构承重墙,承担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的部分荷载;所述的组合型钢梁的端部与工字钢梁之间采用焊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受力均匀、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采用组合型钢梁加固,属于既有建筑改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地震灾害频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经济损失。其中,既有建筑中的楼梯作为重要的竖向紧急逃生通道,在抗震加固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险情发生时,建筑物内人员主要是通过楼梯进行疏散,若楼梯发生破坏,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并阻碍后期的救援工作。为保证它的安全性,楼梯不仅要有足够的承载力与整体性,同时还要确保非结构构件在以上极端情况下不会发生脱落。地震发生时,楼梯在整体构造中属于斜向构件,与建筑物墙体一起作用。而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在整体构造中属于水平支撑,其作用机理类似于“耗能梁”,在吸收地震波能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采用组合型钢梁加固,主要是对既有建筑中的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采用组合型钢梁和工字钢梁进行抗震加固改造。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采用组合型钢梁加固,如图1~4所示,包括组合型钢梁、工字钢梁、锚栓、缀板、原纵墙、原墙体;所述的组合型钢梁由槽钢和缀板组成,设置在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下部和原墙体剔除一定的上部空间后的上面;所述的组合型钢梁与上部的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下皮之间粘结用A类改性环氧树脂胶;所述的组合型钢梁中的槽钢的上翼缘和下翼缘预留φ12的锚栓安装孔;所述的原墙体分布在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的两侧,用于承担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的荷载;所述的原墙体剔除一定的上部空间后采用C30微膨胀混凝土找平;所述的原纵墙是结构承重墙,承担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的部分荷载;所述的组合型钢梁的端部与工字钢梁之间采用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合型钢梁中的槽钢尺寸为100mm×48mm×5.5mm。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合型钢梁中的缀板尺寸为60mm×10mm,厚度为6mm,缀板之间间距为400mm,且预留φ12锚栓安装孔,缀板预留安装孔的位置与组合型钢梁中的槽钢上翼缘、下翼缘安装孔的位置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的工字钢梁尺寸为100mm×68mm×4.5mm。
进一步地,所述的锚栓直径为φ10,锚栓之间的安装间距为400mm,锚入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深度为80mm~1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预留的锚栓安装孔的钻孔直径为14mm。
上述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采用组合型钢梁加固及其施工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制作组合型钢梁和工字钢梁。
步骤二:对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进行卸载。
步骤三:根据设计图纸,在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下部划线,钻孔,并剔除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下部两侧的原墙体部分高度,将原墙体预留合适的安装空间,并将原墙体剔除部分的表面进行找平修复,在适当的位置钻孔,预留锚栓的安装孔。
步骤四:将组合型钢梁在原墙体两侧紧贴楼梯层间休息平台板下皮对称设置。
步骤五:安装锚栓,固定组合型钢梁。
步骤六:在组合型钢梁端部焊接工字钢梁,且工字钢梁两端固定在原墙体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筑福国际抗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筑福国际抗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784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