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播种施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61444.X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30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付晓琳;付长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晓琳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A01C7/06;A01C15/02 |
代理公司: | 唐山科轩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46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播种 施肥 | ||
一种新型播种施肥器,包括工具头部、工具杆部和手柄;工具头部与工具杆部下端的连接位置设置出料口,工具杆部的上端与手柄垂直设置;工具杆部为空心管结构;还包括下料管和下料口;下料管包括一体结构的直管段和斜管段;直管段的中心线与工具杆中心线平行设置,斜管段上端与直管段连接为一体,斜管段下端与工具杆固定连接且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下料口的设置位置靠近手柄,有效避免频繁弯腰所增大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下料管的上口为喇叭状的锥筒结构,便于向内部灌装种肥料,能有效避免种肥料在灌装过程中发生洒落、漏掉的情况,避免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手工具,具体的手是一种新型播种施肥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对于面积较小的农田或者地形不规整的田地,不适合大型自动化农业机械操作,只能使用传统的农用手工具进行播种和施肥。
目前,传统播种施肥器,都是在工具杆头部上方设置一个通管,这个通管为空心管,上口与种料或者肥料的袋子通过软管连接,下口下料,在工具头部的操作过程中实现种料或肥料的添加。由于传统通管的设置位置较低,使用者需频繁弯腰操作,劳动强度较大;常见通管为等径的斜管,其与软管或种肥料袋子连接时容易发生种肥料洒落的情况,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施肥播种器存在的弊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的新型播种施肥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播种施肥器,包括工具头部、工具杆部和手柄;工具头部与工具杆部下端的连接位置设置出料口,工具杆部的上端与手柄垂直设置;工具杆部为空心管结构;还包括下料管和下料口;
所述下料管包括一体结构的直管段和斜管段;直管段的中心线与工具杆中心线平行设置,斜管段上端与直管段连接为一体,斜管段下端与工具杆固定连接且内部连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直管段为上大下小的锥筒状结构。
所述直管段和斜管段的交界处为圆滑的弧面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直管段包括等径的圆管和上大下小的锥筒管,二者连通为一体结构。
所述锥筒管的长度小于等于圆管的长度。
所述圆管与锥筒管的交界处为圆滑的弧面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料管设置在工具杆的上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下料口的设置位置靠近手柄,有效避免频繁弯腰所增大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下料管的上口为喇叭状的锥筒结构,便于向内部灌装种肥料,能有效避免种肥料在灌装过程中发生洒落、漏掉的情况,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工具杆部1,手柄2,下料口3,下料管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新型的播种施肥器,在耕作过程中实现种肥料的添加,是在传统种肥料播种器基础上做出的改进。
这种新型播种施肥器,包括工具头部、工具杆部1和手柄2。工具头部与工具杆部下端的连接位置设置出料口,工具杆部的上端与手柄垂直设置;工具杆部为空心管结构。下料管4设置在工具杆部1的上部,靠近手柄的位置。
下料管4包括一体结构的直管段和斜管段。直管段的中心线与工具杆中心线平行设置,斜管段上端与直管段连接为一体,斜管段下端与工具杆固定连接且内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晓琳,未经付晓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614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