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面换向器冷挤铜壳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659923.8 | 申请日: | 2022-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36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谢华建;张俊;陈广会;陈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9/04 | 分类号: | H01R3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陈永军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换向器 冷挤铜壳 | ||
本申请涉及换向器铜壳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平面换向器冷挤铜壳,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换向钩和内钩,所述换向钩位于内钩远离的底盘轴线的一侧,所述换向钩与底盘端面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三面圆角,本申请具有减小模具受到的反作用力,提高挤压模具寿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向器铜壳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面换向器冷挤铜壳。
背景技术
目前,换向器铜壳是换向器中必不可少的零件之一。
相关技术中的换向器如图1所示。换向器包括底盘1,底盘1上设置有若干个换向钩2和内钩3,相邻两个换向钩2之间通铜皮连接,内钩3位于换向钩2靠近底盘1轴线的一侧,换向钩2与底盘1之间采用无倒角设计。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模具挤压成型铜壳时,铜材料对模具的反作用大,容易使模具损坏,导致模具寿命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的挤压模具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平面换向器冷挤铜壳。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平面换向器冷挤铜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平面换向器冷挤铜壳,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换向钩和内钩,所述换向钩位于内钩远离的底盘轴线的一侧,所述换向钩与底盘端面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三面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三面圆角,将铜材料进行冷挤工艺而形成换向钩过程中,使铜材料更好向换向钩的钩部方向流动,提高铜材料的流动性,有利于换向钩的钩部尺寸成型,同时在减小模具挤压铜材料时的反作用力,对模具保护并提升模具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内钩的截面积沿远离底盘的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铜材料放入冷压模具进行冷挤工艺后,部分铜材料形成内钩,而内钩朝远离底盘方向逐渐减小,冷压模具分模时可以避免模具将内钩拉坏,使内钩不易断裂,减少铜壳损坏的几率,即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另外减少内钩断裂在模具内的几率,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内钩横截面呈椭圆状,所述内钩横截面的短轴与底盘的轴线相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同铜材料成型出的高度相同而钩截面不同的内钩,对铜壳施加周向的作用力时,横截面呈椭圆状的内钩与横截面呈圆形的内钩相比,横截面呈椭圆状的内钩可以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使内钩不易损坏,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底盘朝向换向钩的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铜材料进行冷挤工艺而形成第一凹槽的过程中,使铜向四周扩散,提升铜材料的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沿远离换向钩的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铜材料进行冷挤工艺而形成第一凹槽的过程中,使铜更好向四周扩散,提升铜材料的利用率,同时提升加工第一凹槽的模具寿命。
可选的,所述换向钩设置有八个,八个所述换向钩沿底盘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
可选的,所述底盘朝向换向钩的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底盘的径向贯穿底盘,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相邻两个换向钩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凹槽,减少后续铣平面槽的铣削余量,提升铣削刀具寿命,并具有节约材料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换向钩朝向底盘轴线的端面设置有侧钩,所述侧钩设置为斜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铜材进行冷挤工艺而形成换向钩过程中,设置斜角使铜材料更好向换向钩的钩部方向流动,有利于换向钩的钩部尺寸成型。
可选的,所述换向钩相邻的两侧面之间开设有倒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59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油缸
- 下一篇:一种茶叶生产用清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