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式磁流变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57336.5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51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杰;谢红阳;邓兵兵;黄浩;张辉;唐绍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37/02 | 分类号: | F16D3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邓芸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流变 联轴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永磁式磁流变联轴器,涉及联轴器领域,解决了现有永磁式磁流变液联轴器所传递的最大扭矩无法调整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采用线圈传递力矩会出现功耗高、发热严重的问题,包括设有从动端的壳体,壳体内腔从里到外依次设有穿过壳体的主动端、内层永磁体、与从动端固定连接的圆筒、外层永磁体,外层永磁体与壳体内壁、圆筒形成外腔,内层永磁体与从动端内壁、圆筒形成内腔,外腔、内腔内分别设有磁流变液,外层永磁体上设有穿过壳体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外层永磁体的相对位置来改变内腔磁流变液的磁感应强度,使得永磁式磁流变液联轴器所传递的最大扭矩能够调整,而且因其未采用线圈,所以减少了发热、降低了功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永磁式磁流变联轴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联轴器是一种传递扭矩的机械器件,一般分为刚性联轴器和挠性联轴器。刚性联轴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传递的转矩范围较大的优点,但缺乏一定的吸收和减振的能力。挠性联轴器中使用了一些粘弹性元件,具有一定的吸收和减振的能力,在一些工作环境要求较高的场合有所应用。近些年国内外针对磁流变液的深入研究推动了磁流变传递装置的发展,但针对磁流变联轴器领域的研究较少。
当前智能材料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磁流变液。在零磁场的条件下,磁流变液呈现出低黏度的牛顿液体的特性,而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发生急剧变化,并且其流变特性随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磁流变扭矩传递装置是一类将磁流变液作为工作介质的旋转传动器件,由于磁流变液拥有良好的磁流变特性,所以其具有快速响应、可控制等优点,且常被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力矩传递和振动控制场合。因此,磁流变液在磁流变传动技术中发挥着无法比拟的作用。现有技术一种圆筒式磁流变液联轴器(申请号CN201220158860.4)、一种混合式磁流变液-永磁体联轴器(申请号:CN201910401981.3)虽然能够通过线圈来控制磁流变液联轴器进行传递力矩,但是均存在功耗高、发热严重等问题。虽然现有技术一种永磁激励的磁流变过载安全防护多层多盘式联轴器(申请号CN201910764975.4)使用了永磁体提供磁场,减少了发热,降低了功耗,但因永磁体的位置固定,无法改变,所以使得联轴器所传递的最大扭矩无法调整。
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其对机械系统组成元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一种能改变联轴器传递的扭矩大小,实现联轴器最大扭矩可变的功能,同时减少发热,降低功耗的联轴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永磁式磁流变联轴器。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永磁式磁流变联轴器,包括设有从动端的壳体,壳体内腔从里到外依次设有穿过壳体的主动端、内层永磁体、与从动端固定连接的圆筒、外层永磁体,外层永磁体与壳体内壁、圆筒形成外腔,内层永磁体与从动端内壁、圆筒形成内腔,外腔、内腔内分别设有磁流变液,外层永磁体上设有穿过壳体的连接件,连接件通过轴承组分别与主动端、壳体连接。
壳体远离从动端的一端设有开口,开口内容置有主动端、连接件。
轴承组包括设在开口处的外轴承、设在主动端上的内轴承,内轴承、外轴承之间设有连接件。
主动端上设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其自身的内轴承。
连接件通过螺栓与主动端固定连接。
连接件上设有多个螺栓。
连接件的横截面为L形。
从动端、壳体、主动端的横向中心线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573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