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收放线装置用的顶针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46624.0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02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立;李鑫;张润浩;程海航;李昊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38 | 分类号: | B65H75/38;B65H75/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陈东明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放线 装置 顶针 套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收放线装置用的顶针套筒,旨在提供一种能适用于多种规格电缆盘盘具的顶针套筒。包括顶针和套筒,所述顶针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与套筒相抵接,套筒包括套筒主体,套筒主体的一端设有弧段,套筒主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套筒主体设有防护结构,套筒主体内设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与顶针相配合。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第一防护结构设置在套筒主体外侧,第一防护结构与电缆盘盘具相配合,第二防护结构设置在套筒主体内侧,第二防护结构与顶针相配合。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电缆盘盘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收放线装置用的顶针套筒。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生产制造过程中对生产的电线电缆进行收放是基本工作,是为了保持生产的电线电缆能够有序的收卷排放,防止电线电缆受损。电线电缆的产品种类极多,所用到的电线电缆收放线装置大不相同。由于收放线装置规格众多,收放线装置上的顶针外径不同,结构单一,只适用于一种规格的电缆盘盘具,目前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8790954U,公开日2019 年4 月26 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拆装方便的电缆盘收放线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包括底座的拆装方便的电缆盘收放线装置,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一侧设有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之间设有第一可伸缩装置,所述第一可伸缩装置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第二立板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靠近所述第二立板的侧面中央位置设有顶针头,所述第一转轴另外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立板连接有转动手柄,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转动手柄的连接处设有嵌孔。其不足之处是,由于电缆盘盘具规格众多,收放线装置上的顶针头的结构单一,只适用于一种规格的电缆盘盘具,不能满足多种电缆盘盘具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顶针的结构单一,只适用于一种规格的电缆盘盘具,不能满足所有电缆盘盘具需求,提供了一种电缆收放线装置用的顶针套筒,顶针配合有顶针套筒,顶针套筒可以根据电缆盘盘具中心孔尺寸来设置自身的规格,从而使得顶针也能适用于多种规格电缆盘盘具。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收放线装置用的顶针套筒,包括顶针和套筒,所述顶针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与套筒相抵接,套筒包括套筒主体,套筒主体的一端设有弧段,套筒主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套筒主体设有防护结构,套筒主体内设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与顶针相配合。顶针配合有顶针套筒,顶针套筒可以根据电缆盘盘具中心孔尺寸来设置自身的规格,从而使得顶针也能适用于多种规格电缆盘盘具。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第一防护结构设置在套筒主体外侧,第一防护结构与电缆盘盘具相配合,第二防护结构设置在套筒主体内侧,第二防护结构与顶针相配合。防护结构包括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通过将第一防护结构设置在套筒主体外侧,第一防护结构与电缆盘盘具相配合,可以提高套筒主体外侧的耐磨性;通过将第二防护结构设置在套筒主体内侧,第二防护结构与顶针相配合,可以提高套筒主体内侧的耐磨性。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主体的第二限位结构靠近弧段的一侧设有第一防护结构,套筒主体的连接通孔上设有第二防护结构。通过将第一防护结构设置在第二限位结构靠近弧段的一侧,将第二防护结构设置在套筒主体内侧的连接通孔上,在提高套筒主体耐磨性的同时,减少了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的加工难度,降低了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的加工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护结构为耐磨垫圈,第二防护结构为耐磨套筒。将第一防护结构设置为耐磨垫圈,将第二防护结构设置为耐磨套筒,通过耐磨垫圈与耐磨套筒的配合,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提高套筒主体的耐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466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装式一体化排涝泵站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癫痫患者救治的急救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