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21612.2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25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齐曾鑫;吴雪海;臧迪;王哲;郑锐哲;许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A61B17/22;A61M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海曙甬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0 | 代理人: | 殷秀花 |
地址: | 20003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清除 血块 探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包括装置壳,装置壳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传输管的圆周内壁滑动连接有防滑纹;滑槽,滑槽开设于装置壳的一侧端;环形卡槽,环形卡槽设有多个,多个环形卡槽均开设于传输管的圆周内壁;滑出气口,滑出气口设有两个,两个滑出气口均开设于装置壳的上下两端;以及单向片,单向片设有两个,使取出管通过拉力将血块吸入取出管内,然后再次通过取出管将血块吸入传输管内,然后再通过传输管和螺纹套筒的连通,从而可以将血块吸入收集瓶内,来完成收纳,以此对患者的颅内血块处理时,效率更快,并且清理得更加彻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影响脑出血手术成功的关键仍在于血肿清除的程度、手术操作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继发损伤大小,手术方式已从最初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脑室或血肿穿刺血肿引流、小骨窗血肿清除以及锥颅血肿碎吸术,进展至目前包含诸如立体定向血肿清除、内窥镜下血肿清除等多种有创治疗方法共存的局面。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最初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脑室或血肿穿刺血肿引流、小骨窗血肿清除以及锥颅血肿碎吸术等脑出血治疗方法的手术创面大且手术时间较长,目前的立体定向血肿清除、内窥镜下血肿清除等治疗方法虽然有所改进,但仍存在创伤较大或因吸力不足而部分血块吸除不彻底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使得手术创面小、时间短、血肿清除更彻底,能更好地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包括:
装置壳,所述装置壳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的圆周内壁滑动连接有防滑纹;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装置壳的一侧端;
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环形卡槽均开设于传输管的圆周内壁;
滑出气口,所述滑出气口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出气口均开设于装置壳的上下两端;以及单向片,所述单向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单向片分别转动连接于滑出气口的两侧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还包括:
连接环,所述连接环活动卡接于其中一个环形卡槽的内;
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固定连接于连接环的圆周内壁;
取出管,所述取出管卡接于连接套筒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传输管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圆周表面螺纹连接有收集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壳的底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装置壳的底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前后内壁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传输管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防滑纹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塑胶支撑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单向片呈1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只需在颅骨上钻孔以将颅脑手术管插入患者颅脑内,可以避免大骨瓣开颅而手术创面较小,无需缝合开颅伤口而操作简单,能够大幅度缩短手术时间;而且,该颅脑手术管相较于传统的血肿穿刺引流通道而言,吸力更强,有利于更加彻底的清除血肿,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216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替换刷头及口腔卫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药药材的粉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