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辊道窑余热回收节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20378.1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77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新华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 代理人: | 王帅 |
地址: | 4052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辊道窑 余热 回收 节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陶瓷辊道窑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鼓风机、换热管组、助燃风管和除灰机构;换热管组分别与鼓风机出风口和助燃风管进风口连通,换热管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换热单管;除灰机构包括弧形刮板、支撑杆、支撑板和驱动单元,弧形刮板内壁与换热单管外壁贴合,弧形刮板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支撑杆,两支撑杆的同一端均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辊道窑内壁滑动连接,驱动单元与支撑板的一端传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支撑板沿辊道窑延伸方向往复滑动,进而带动弧形刮板刮除换热单管外壁附着的窑灰,以使换热单管与窑内热空气充分接触,提高了管内常温空气与窑内热空气的热传递效率,提高了对冷却段余热的利用,避免了热值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辊道窑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辊道窑具有以下缺点:1)制品在冷却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能,其中一小部分热能供给烘炉烘干素坯,大部分热能都被释放到大气中,故热能利用率低;2)烧成窑烧制制品所需消耗的能量巨大,燃料成本极高。
为此,我们作出了改进,将炉尾用于冷却制品产生的高温空气与助燃风相结合以达到节能目的,并申请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154107U一种辊道窑、隧道窑助燃风节能装置。具体地,该节能装置包括主换热器、鼓风机和助燃风管,所述主换热器主要由换热箱体和换热管组构成,所述换热箱体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换热箱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管组对接,所述换热管组主要由多个并列设置的管体组成,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所述换热箱体相连通,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助燃风管相连通。
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辊道窑烧成段产生的窑灰,会附着在冷却段换热管体外壁,导致管内常温空气与窑内热空气的热传递效率逐渐降低,冷却段的热值没有被充分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陶瓷辊道窑余热回收节能装置,解决了现有辊道窑冷却段余热未充分利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陶瓷辊道窑余热回收节能装置,设置于辊道窑内,包括鼓风机、换热管组、助燃风管和除灰机构;所述换热管组一端与鼓风机出风口连通,所述换热管组的另一端与助燃风管进风口连通,所述换热管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换热单管;所述除灰机构包括弧形刮板、支撑杆、支撑板和驱动单元,所述弧形刮板内壁与换热单管外壁贴合,所述弧形刮板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支撑杆,两所述支撑杆的同一端均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辊道窑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支撑板的一端传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沿辊道窑延伸方向往复滑动。
可选地,每个所述换热单管的外壁均设置有两个弧形刮板,两所述弧形刮板绕该换热单管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于辊道窑内壁两侧的传动链,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传动链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传动链与辊道窑外部设置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换热单管的下方均设有积灰槽,所述积灰槽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以用于承接所述弧形刮板在换热单管外壁刮除的窑灰。
可选地,所述弧形刮板内壁设有毛刷。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外壁设有螺纹,且所述弧形刮板两端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与支撑杆螺纹连接的螺母,以便于调整所述弧形刮板内壁与换热单管外壁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组与助燃风管之间还设置有缓冲箱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新华,未经王新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203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