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血针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01532.0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52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博红;覃鸿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 |
代理公司: | 南宁图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7 | 代理人: | 黄县媛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针,包括静脉穿刺针头、输血软管和采样针头,输血软管两端分别与静脉穿刺针头和采样针头连通;输血软管上设有抽吸泵。利用抽吸泵抽吸采血,保证采血量,不需要更换新的真空采血管。提高医护人员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血针。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及门诊检验工作中,每天都需要采集大量的静脉血标本做各种检查。目前各医疗机构检验过程中用于采集血样的采血针,由静脉穿刺针头、采样针头和针管组成,静脉穿刺针头穿刺入患者血管内,采样针头与真空采血管相连接。发现在使用采血针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在穿刺针刺入真空采血管时导致外部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真空采血管,使得压力差不够,采血停止,而导致一次采血量不足,需要更换新的真空采血管,而在更换真空采血管的过程中,需要将穿刺针拔出并快速插入新的真空采血管,在此过程中极易造成穿刺针头上的血液滴落。
因此需要设计一款采血针,保证采血量,不需要更换新的真空采血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血针,保证采血量,不需要更换新的真空采血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采血针,包括静脉穿刺针头、输血软管和采样针头,输血软管两端分别与静脉穿刺针头和采样针头连通;输血软管上设有抽吸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输血软管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挤压管,挤压管两端分别与第一管和第二管连通且管径大于第一管或者第二管;第一管与静脉穿刺针头连接,第二管与采样针头连接,抽吸泵安装于挤压管上。挤压管管径较大,抽吸泵进行间断性挤压时,内外压强差的变化比较明显,采血效率高。
所述抽吸泵包括壳体、电机和偏心轮,偏心轮和挤压管均安装在壳体内,挤压管位于偏心轮和壳体内壁之间,电机安装在壳体内壁且用于驱动偏心轮转动,壳体一侧设有进液口,壳体另一侧设有出液口,第一管由进液口伸入壳体内且与挤压管连接,第二管由出液口伸入壳体内且与挤压管连接。利用电机驱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与壳体内壁的配合实现间断性挤压挤压管,实现自动采血,保证采血量,不需要更换新的真空采血管。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与挤压管之间形成第一台阶,第二管与挤压管之间形成第二台阶,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均拦挡于壳体内。避免挤压管从壳体滑出,保证抽吸泵的抽吸效果。
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壳体设有螺套,壳体的进液口处设有环形槽,螺套可转动的插入第一环形槽内,螺套套设于第一管上且与其螺纹连接,第二管可在出液口内伸缩。可透过壳体观察挤压管的位置,转动螺套,移动挤压管,确保能实现间断性挤压挤压管,实现自动采血。螺套套设于第一管上且与其螺纹连接,实现输血软管与壳体的相对固定,保证抽吸泵的抽吸效果。
所述静脉穿刺针头由针尖和针柄固定连通构成,针柄上设有翼片。翼片利于穿刺。
所述输血软管和翼片均医用聚丙烯材料。医用聚丙烯材料可经受高压蒸汽灭菌,采血针在使用前可进行高压消毒,提高采血的安全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利用抽吸泵抽吸采血,保证采血量,不需要更换新的真空采血管。提高医护人员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采血针的结构图。
图2是采血针的剖视图
图3是抽吸泵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01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调节使用的帐篷
- 下一篇:一种血液透析用深静脉置管护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