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热压夹具极耳压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94029.7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86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金耀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纽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50/531 |
代理公司: | 杭州汇和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75 | 代理人: | 薛文玲 |
地址: | 310019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热压 夹具 压紧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适应热压夹具极耳压紧机构,该方案包括壳体和膜片及设于该壳体一端的导向件;壳体上设有供膜片安装的凹槽;膜片上设有开口,该开口处设有压紧片使得膜片形成密闭空腔,且压紧片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凹槽内;密闭空腔内设有设于膜片的压紧侧的支撑片以及设于支撑片和压紧片之间的弹性复位件,且该膜片的压紧侧上设有多层褶皱,膜片的压紧侧用于压紧极耳;该压紧片与壳体之间通过通气口连通,以使得能够通过该通气口对密闭空腔内充气,从而使褶皱展开以实现对极耳的压紧。本申请拥有比现有压紧机构更大的行程兼容范围,可减少压紧机构更换频次,提供更灵活的压紧力,同时压紧力自动设定,不需人工更换,减少工人组装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耳压紧机构,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热压夹具极耳压紧机构。
背景技术
电池装入热压夹具进行化成分容,当热压夹具动作压紧本体,为了保证极耳与层板PCB板上电极良好的接触,需要从另一侧对极耳进行压紧与加压。由于电池本体厚度与极耳存在厚度差,于是需要在层板上嵌入一个压紧机构来压紧极耳(如图1,图2),单个压紧机构竖直的插入层板本体内。在每个压头橡胶座靠近耳朵一侧有两个压缩弹簧安装孔,将压缩弹簧放入压头橡胶座的弹簧安装孔内,按压弹簧使压头橡胶座能压入安装座开口一端,安装座开口一面有向内的短折边正好定住压头橡胶座上的耳朵,压头橡胶座耳朵一侧与安装座内形成的空腔正好是压紧机构的压缩行程,压入多个压头橡胶座后装入导向件,锁紧螺丝。安装座的长度与压头橡胶座的安装个数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在压头橡胶座另一侧开有燕尾槽,该燕尾槽正好与极耳压紧片上的燕尾卡榫相配合,在燕尾槽处可以涂布一定的粘接剂,使其结合更牢固。
然而目前上述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每个压紧机构的行程固定,当生产电池极耳需要的压缩行程大于压紧机构的压缩行程时,需要更换对应的压紧机构,一台设备一般会设置8-35副热压夹具,一副常规热压夹具上会设置64个压紧机构,每次更换费时费力,大量的压紧机构还需要大量库位去存储,管理困难;2.压紧机构通过其内部的弹簧提供压紧力,弹簧力固定,每款电池极耳的材质、厚度、面积都会不同因而需求的压紧力也会不同,当需要的压紧力超出该压紧机构的压紧力时就需要更换适合的压紧机构,每次更换费时费力,同时增加的多款压紧机构从而产生的存放管理困难;3.压紧机构在组装时需要不停的按压弹簧,弹簧力越大需要的按压力越大,工人安装越辛苦。
因此,亟待一种比现有压紧机构更大的行程兼容范围,减少压紧机构更换频次,提供更灵活的压紧力,同时压紧力自动设定,不需人工更换,减少工人组装强度的自适应热压夹具极耳压紧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热压夹具极耳压紧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热压夹具极耳压紧机构包括壳体和膜片以及设于该壳体一端的导向件;
壳体上设有供膜片安装的凹槽;
膜片上设有开口,该开口处设有压紧片使得膜片形成密闭空腔,且压紧片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凹槽内;
密闭空腔内设有设于膜片的压紧侧的支撑片以及设于支撑片和压紧片之间的弹性复位件,且该膜片的压紧侧上设有多层褶皱,膜片的压紧侧用于压紧极耳;
该压紧片与壳体之间通过通气口连通,以使得能够通过该通气口对密闭空腔内充气,从而使褶皱展开以实现对极耳的压紧。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够通过现有的比例调节阀控制充入密闭空腔内的压缩空气压力来实现不同预紧力的调节,在膜片的压缩方向可以多层折叠(褶皱)从而可以兼容更大的行程范围,可显著减少弹簧数量及单个弹簧力,因此不需要工人按压弹簧,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进一步地,支撑片粘结于膜片的压紧侧。此设置,可以方便地固定支撑片,不需要通过常见的螺丝来固定,防止膜片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纽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纽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94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电器产品非正常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体型锂电池性能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