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拖线板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79600.8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03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真;周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恒达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0 | 分类号: | H01R13/60;H01R13/72;H01R2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黄江 |
地址: | 3151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板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拖线板,包括外壳和插头,外壳中安装有若干个插座组件,插头的引出线与外壳的一端连接,若干个插座组件均与引出线电连接,外壳中固定有电路板,电路板与引出线电连接,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卷线盘组件,卷线盘组件上卷饶有连接线,卷线盘组件用于收卷或放送连接线,连接线的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活动贯穿外壳后伸出于外壳外并电连接有充电接头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电路板、连接线和充电接头组件的设置,当移动设备与充电接头组件上的充电接头配合插接后,拖线板即可实现对移动设备的充电,这样一来,用户无需自备充电线,从而能够给用户带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拖线板。
背景技术
拖线板是常用的电气连接装置,目前市面上的拖线板在使用时,拖线板中的电源插头是与墙面插座配合插接的,各种电器的电源插头则可以配合插接在拖线板上,这样一来,拖线板即可实现对插座位的扩展以及延长,且拖线板能够实现对电器的供电;为了便于拖线板对移动设备中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目前市面上的拖线板上还带有充电插座,例如USB充电插座,当用户将移动设备通过充电线与充电插座连接后,拖线板即可实现对移动设备中的蓄电池的充电,然而上述拖线板在使用过程中,用户还是需要自备充电线,这样一来,还是存在使用不方便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线板,其能够给移动设备中的蓄电池的充电带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拖线板,包括外壳和插头,外壳中安装有若干个插座组件,插头的引出线与外壳的一端连接,若干个插座组件均与引出线电连接,外壳中固定有电路板,电路板与引出线电连接,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卷线盘组件,卷线盘组件上卷饶有连接线,卷线盘组件用于收卷或放送连接线,连接线的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活动贯穿外壳后伸出于外壳外并电连接有充电接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拖线板,其中,外壳的外壁上设置有嵌槽,充电接头组件嵌入在嵌槽中,外壳上设置有与嵌槽连通的开口槽,充电接头组件嵌入到嵌槽中后,开口槽用于供连接线嵌入;通过在外壳上设置嵌槽后,在充电接头组件未使用时,充电接头组件能够嵌入在嵌槽中,且连接线能够嵌入在开口槽中,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对充电接头组件的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拖线板,其中,电路板上安装有充电插座,外壳上设置有与充电插座对应的插孔;通过充电插座的设置,当移动设备需要充电时,可以将充电线与充电插座配合插接,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对移动设备的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拖线板,其中,外壳上固定有电源开关,电路板和若干个插座组件均串联电源开关后与引出线电连接;通过电源开关的设置,当电源开关关闭后,拖线板即可断电,这样一来,即可使得连接在拖线板上的电器以及移动设备断电,当电源开关接通时,拖线板即可通电,这样一来,即可使得连接在拖线板上的电器以及移动设备通电,即能够给电器和移动设备的通断电控制带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拖线板,其中,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配合扣接后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上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在配合扣接后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即上壳体与下壳体首先通过配合扣接的方式装配在一起,这样一来,在通过螺钉固定上壳体和下壳体时,能够给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固定带来方便,此外,通过采用螺钉再次固定上壳体和下壳体后,能够提高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固定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的拖线板,其中,上壳体的底部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扣,下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每个卡扣一一对应的卡块,每个卡扣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块配合卡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上壳体和下壳体配合扣接时,每个卡扣均能够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块配合卡接在一起,这样一来,上壳体和下壳体能够方便且可靠地配合扣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路板、连接线和充电接头组件的设置,当移动设备与充电接头组件上的充电接头配合插接后,拖线板即可实现对移动设备的充电,这样一来,用户无需自备充电线,从而能够给用户带来方便;此外,在充电接头组件未使用时,连接线能够被收卷在卷线盘组件中,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对连接线的收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恒达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恒达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796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双层防伪标签
- 下一篇:一种水陆两栖仿生监测海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