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双鼻式鼻氧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68938.3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22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雪;陈柏蓉;邓婷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平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山 |
地址: | 5372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双鼻式鼻氧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改良双鼻式鼻氧管,包括第一输氧管;连接座,安装在第一输氧管的外壁上;第一连接管,设置在连接座的右侧前后两端;三通软管,插接在第一连接管的外壁上;第二连接管,插接在三通软管的内腔中;第一捆绑带,设置在三通软管的一侧;第二捆绑带,设置在三通软管的另一侧;公魔术贴,设置在第二捆绑带的一侧;母魔术贴,设置在第一捆绑带的一侧。该改良双鼻式鼻氧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不仅可根据使用需求来随意调节改变输氧方式,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而且,在收纳时可将其整体捆绑在一起,便于整理,减少了许多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困扰,使用灵活,实用性强,满足现有市场上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改良双鼻式鼻氧管。
背景技术
麻醉苏醒期患者给氧,在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停止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需要经气管导管内给氧,但现有的鼻氧管在对应单鼻腔输氧和双鼻腔输氧时需要采用不同结构的输氧管,改变吸氧方式需要将器具全部更换,这样的更换方式不仅操作不便,费时费力,而且也会增加医疗成本,并且,现有的鼻氧管由于长度较长,在收纳时就会显得十分的杂乱不堪,不便于整理,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均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因此,基于以上缺点,现推出改良双鼻式鼻氧管对此来进行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良双鼻式鼻氧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改良双鼻式鼻氧管,包括
第一输氧管;
连接座,安装在所述第一输氧管的外壁上;
第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右侧前后两端;
三通软管,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壁上;
第二连接管,插接在所述三通软管的内腔中;
第一捆绑带,设置在所述三通软管的一侧;
第二捆绑带,设置在所述三通软管的另一侧;
公魔术贴,设置在所述第二捆绑带的一侧;
母魔术贴,设置在所述第一捆绑带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三通软管的内腔安装有内筒,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内壁从左至右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内筒的外壁从左至右均设置有内嵌在卡槽内腔的橡胶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卡槽与橡胶密封圈之间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捆绑带和第二捆绑带均由弹性材质所制成。
优选的,所述公魔术贴和母魔术贴之间相互粘合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改良双鼻式鼻氧管,通过第一输氧管、连接座和第一连接管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采用双鼻腔的方式为患者输氧,通过三通软管、内筒、卡槽和橡胶密封圈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将第二连接管与连接座之间相互安装连接在一起,借助第二连接管,进而可以采用单鼻腔的方式为患者输氧,通过第一捆绑带、第二捆绑带、公魔术贴和母魔术贴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将整体缠绕捆绑起来,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不仅可根据使用需求来随意调节改变输氧方式,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而且,在收纳时可将其整体捆绑在一起,便于整理,减少了许多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困扰,使用灵活,实用性强,满足现有市场上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槽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平市人民医院,未经桂平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68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量落种机构
- 下一篇:一种近眼显示光学系统及近眼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