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连续喷雾的液体分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49953.3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35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旭 |
主分类号: | B65D83/28 | 分类号: | B65D83/28;B65D83/16;B65D83/44;B65D83/32;B65D83/38 |
代理公司: | 苏州汇诚汇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23 | 代理人: | 柯兴宇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喷雾 液体 分配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连续喷雾的液体分配器,包括配合使用的泵吸组件、蓄压喷射组件,其中,泵吸组件包括储液腔,储液腔的下端设有用以连通储液瓶的入口通道,上端设有用以连通蓄压喷射组件的出口通道;储液腔内还设有在驱动件作用下能沿储液腔上下移动的活塞杆;还包括用以封堵或导通入口通道的下阀片、用以封堵或导通出口通道的上阀片;当活塞杆移动时,任一入口通道、出口通道处于封堵状态;蓄压喷射组件包括顶罩、蓄压腔、喷嘴,顶罩内设有分别与出口通道、蓄压腔、喷嘴连通的顶罩内腔,蓄压腔内设有用以对液体进行增压的蓄压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分配器零部件少,装配简单,提升了装配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分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连续喷雾的液体分配器。
背景技术
液体分配器,如喷雾瓶或喷射瓶,是利用空吸作用将药水或其他液体以细微的水粒喷射出来的装置。现有的液体分配器主要包括泵吸结构、蓄压喷射结构及储液瓶,通过泵吸结构抽吸储液瓶内的液体并将液体送入至蓄压喷射结构中,通过蓄压喷射结构对液体的增压操作,使得液体呈雾状喷出。但现有的泵吸结构、蓄压喷射结构需要分别控制联动,结构较为复杂,而且零部件较多,装配难度大,装配后的稳定型较差,进而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连续喷雾的液体分配器,零部件少,装配简单,提升了装配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连续喷雾的液体分配器,包括配合使用的泵吸组件、蓄压喷射组件,其中,
泵吸组件包括储液腔,储液腔的下端设有用以连通储液瓶的入口通道,上端设有用以连通蓄压喷射组件的出口通道;储液腔内还设有在驱动件作用下能沿储液腔上下移动的活塞杆;还包括用以封堵或导通入口通道的下阀片、用以封堵或导通出口通道的上阀片;当活塞杆移动时,任一入口通道、出口通道处于封堵状态;
蓄压喷射组件包括顶罩、蓄压腔、喷嘴,顶罩内设有分别与出口通道、蓄压腔、喷嘴连通的顶罩内腔,蓄压腔内设有用以对液体进行增压的蓄压部。
当活塞杆下移时,储液腔的容积变小,内压增大,进而迫使上阀片向上变形以导通出口通道,下阀片向下变形以封堵入口通道,此时,位于储液腔内的液体能沿着出口通道进入到顶罩内腔内,部分液体直接进入到喷嘴内,部分液体进入到蓄压腔内,并对蓄压部进行挤压;当活塞杆上移时,储液腔的容积变大,内压降低,进而迫使上阀片向下变形以封堵出口通道,下阀片向上变形以导通入口通道;使得储液瓶内的液体被吸入到储液腔内;同时,蓄压腔内的蓄压部回弹挤压蓄压腔及顶罩内腔内的液体,并使得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沿喷嘴喷射出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泵吸组件中,通过储液腔、入口通道、出口通道、活塞杆、下阀片、上阀片的配合实现了液体的抽吸动作;初始状态下,储液腔、入口通道、出口通道内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当活塞杆下移时,储液腔内压力增大,在压差作用下,上阀片、下阀片相向移动,以导通出口通道、封堵入口通道,储液腔的液体能经由出口通道进入到蓄压喷射组件中;当活塞杆上移时,储液腔内压力降低,在压差作用下,上阀片、下阀片相对移动,以封堵出口通道、导通入口通道,储液瓶内的液体经由入口通道进入到储液腔内;通过活塞杆的往复移动,实现液体的连续输出;
2、在蓄压喷射组件中,通过顶罩内腔与出口通道的连通能接收自出口通道流出的液体,然后通过顶罩内腔与蓄压腔、喷嘴的连通能将液体引流至蓄压腔或喷嘴内;其中,进入到蓄压腔内的液体能经蓄压部增压后进入到喷嘴内,实现喷射效果;
3、通过出口通道、顶罩内腔、蓄压腔、喷嘴的连通,能利用驱动件驱动活塞杆移动所带来的压差直接对蓄压部进行驱动,无需额外增加驱动源;即当活塞杆下移时,液体自出口通道进入到顶罩内腔内并能对蓄压腔内的蓄压部直接进行挤压;
4、通过对泵吸组件、蓄压喷射组件的结构改进,减少了装配的零部件,使得装配更加简单,而且装配后的稳定性高,使用寿命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旭,未经陈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499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制备2,6-二羟基苯甲酸的萃取釜
- 下一篇:一种文物工程修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