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防止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37300.3 | 申请日: | 202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89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赵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张芹 |
地址: | 030024***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止 鼻胃管非 计划性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保护装置,包括鼻罩体,鼻胃管第一固定装置和鼻胃管第二固定装置;其中鼻胃管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鼻罩体下端、且与两鼻孔一一对应设置的两固定座,以及用于连接两固定座的连接座;在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鼻胃管穿孔,同时在固定座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鼻胃管上侧外壁的黏贴条;鼻胃管第二固定装置包括两端部分别活动连接于鼻罩体两侧、且中部置于患者颈部后侧的第二束缚带,以及两分别位于患者脸颊两侧的鼻胃管二次固定器;该鼻胃管二次固定器包括矩形定位框,以及设置于矩形定位框内部的两弹性U型夹;其采用二次固定的方式,不仅鼻胃管不易滑脱,而且患者佩戴的舒适度也得到了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止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胃管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胃管分别是口胃管和鼻胃管。其中鼻胃管需经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鼻胃管容易脱出,应固定牢固,防止反复插管和误吸,以免造成医护人员的重复操作和患者的不适。
目前,临床上鼻胃管常常采用3M贴膜固定于患者的面部,但是患者做吸氧或雾化吸入时经常产生蒸汽,会使3M贴膜脱落,而且油性肤质的患者面部出油也容易使3M贴膜脱落,在非计划性拔管当中,胃管的脱出率是最高的,因为长时间贴膜造成患者面部不适,有一些病人在比较烦躁或者无意识的状态下,会拉扯鼻胃管,导致鼻胃管脱落,再一个是鼻胃管只采用3M贴膜固定的话,黏贴的效果也不好,胃管也容易出现自己脱出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止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保护装置,采用二次固定的方式,不仅鼻胃管固定稳固,不易滑脱,而且患者佩戴的舒适度也得到了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防止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保护装置,包括鼻罩体,与所述鼻罩体固定连接的鼻胃管第一固定装置和鼻胃管第二固定装置,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鼻罩体两侧、且于患者脑部后侧通过系结方式连接的两第一束缚带;
所述鼻胃管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鼻罩体下端、且与两鼻孔一一对应设置的两固定座,以及用于连接两固定座的连接座;在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呈空心圆柱型设置的鼻胃管穿孔,同时在所述固定座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鼻胃管上侧外壁的黏贴条;
所述鼻胃管第二固定装置包括两端部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鼻罩体两侧、且中部置于患者颈部后侧的第二束缚带,以及两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束缚带上、且分别位于患者脸颊两侧的鼻胃管二次固定器;该鼻胃管二次固定器包括矩形定位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矩形定位框内部、且上下对应设置的两弹性U型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连接座一体成型,并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设置有黏贴层,该黏贴层粘贴于患者鼻子下方的皮肤上,可以进一步地对鼻罩体、固定座、连接座及鼻胃管进行固定,使得鼻胃管固定的时候更加稳定,不易脱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黏贴条的下表面设置有黏胶层,并在所述黏胶层的外侧设置有离型纸,同时在所述离型纸的外侧端一角上设置有向外突出设置的易撕耳,在鼻胃管经鼻孔插入到达胃部后,撕掉易撕耳,将黏贴条黏贴在鼻胃管的上侧外壁,有效防止鼻胃管在鼻胃管穿孔内前后移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鼻罩体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鼻罩体一体成型、且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所述第一束缚带通过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耳与所述第二束缚带通过纽扣连接,第一束缚带和第二束缚带上下配合加强固定效果,有效防止鼻罩体跑位,同时方便患者佩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束缚带包括两分别与对应侧的矩形定位框上端固定连接的透气棉带,以及两端部分别与对应侧的矩形定位框下端固定连接的弹力带,其中透气棉带可以有效增加第二束缚带的透气效果,提高患者佩戴的舒适度,同时位于中部的弹力带可以增加稳定性,且适用于不同患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37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