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生产用粉尘吸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32610.6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15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杨达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色研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29/03;B01D50/60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肖彩霞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淮北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生产 粉尘 吸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生产用粉尘吸附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安装腔与除尘腔,所述除尘腔内设有过滤网,所述壳体上设有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包括排尘口、风机、旋转接头、转动管、横管、进尘罩,所述转动管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壳体内设有循环喷淋组件,所述循环喷淋组件包括进水口、循环水泵、排水管、喷淋头,该铝合金生产用粉尘吸附装置设置了驱动组件,可以驱动进尘罩转动,可以最大效率的吸附粉尘,并且设置了循环喷淋组件,依靠水吸附粉尘,避免粉尘难以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生产用粉尘吸附装置,属于铝合金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铝合金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吸入人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此外,粉尘密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遇明火会出现粉尘爆炸的情况,因此,在铝合金生产中需要粉尘吸附装置,现有的铝合金生产用粉尘吸附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只能对单方向的粉尘进行吸附,使得粉尘的吸附效率及效果较低;2、粉尘吸附后储存在集尘箱内,清理尤为不便,并且大量的粉尘聚集一旦遇到明火也具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铝合金生产用粉尘吸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合金生产用粉尘吸附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安装腔与除尘腔,所述除尘腔内设有过滤网,所述壳体上设有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包括排尘口、风机、旋转接头、转动管、横管、进尘罩,所述转动管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壳体内设有循环喷淋组件,所述循环喷淋组件包括进水口、循环水泵、排水管、喷淋头,所述除尘腔两侧分别设有注水口、排水口、泄压口。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部四个拐角的位置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上安装有脚刹。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通过螺栓连接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电线分别连接驱动电机、风机、循环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排尘口设于隔板底部,所述排尘口通过管道连接风机,所述风机通过管道连接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通过转动管连接横管,所述进尘罩设于横管两端,所述进尘罩内设有隔网。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轴连接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转动管,所述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均设于固定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设于过滤网底部,所述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排水管,所述喷淋头设于排水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驱动组件、旋转接头、转动管、横管等结构,依靠驱动组件驱动进尘罩转动,可以对粉尘吸附装置周边的粉尘进行有效的吸附,提高了粉尘的吸附效果;
2、通过设置循环喷淋组件,其结构包括进水口、循环水泵、排水管、喷淋头,采用水喷淋粉尘,使得粉尘被水快速吸附沉淀,既便于粉尘的清理,也可以避免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生产用粉尘吸附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生产用粉尘吸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生产用粉尘吸附装置的进尘罩的外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色研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色研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32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