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救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27573.X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35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戴昱东;李一畅;梁富源;沈英明;王晶毅;刘伟哲;潘伟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B63C9/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救援 系统 | ||
一种水上救援系统,包括有底板、推进器和手环,底板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设有推进器,底板的上端面设有防水盒,防水盒的内部设置有电子控制系统,所述电子控制系统与被救者身上的手环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自动判断被救者的身体状况并完全自主进行救援工作,装置占地面积小且推进力强,能够在较为复杂水文环境下实现救援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救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上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上智慧救援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通常存在以下缺陷:
1、救援设备仍需要人工来进行操作并且需求程度较大,一旦离开人工就不能单独完成救援活动,无法做到脱离人工达到自动化,不利于野外水域等地的救援的进行;
2、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其准确率通常较低,在救援过程中制约于操作者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利于提升救援工作的快速性与准确性;
3、现有水上救援设备缺少大数据精确分析,反应速度较慢易错失救援的最佳时机,且容易造成误判,影响其他游客的正常活动;
4、救援装备载人后的速度无法得到保证,在离开水面后不能及时地接受急救等措施,无法最大程度上保障溺水者的生命安全;
5、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救援机器人充电问题无法解决,给智能机器人的正常救援工作埋下隐患,且大部分现有其他设备缺少个性化定制,不能做到适应各种不同环境及水域,使各类情况能被分开处理。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水上救援系统,该装置能自动判断被救者的身体状况并完全自主进行救援工作,装置占地面积小且推进力强,能够在复杂的水文环境下实现救援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上救援系统,包括有底板、推进器和手环,底板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设有推进器,底板的上端面设有防水盒,防水盒的内部设置有电子控制系统,所述电子控制系统与被救者身上的手环无线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防水盒的下端面镶嵌在底板内,防水盒的上端面盖有防水盖板,所述防水盒与底板和防水盖板的连接处涂有防水胶。
优选的方案中,电子控制系统包括电池、分压器、电子调速器和无线控制模块;所述电池通过电源线连接分压器和电子调速器,电子调速器再通过电源线连接推进器,无线控制模块在防水盒内与电子调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无线控制模块与防水盒外的手环无线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手环包括有手环带,所述手环带的中部卡接有主体控制器,主体控制器的正面设有触控开关,主体控制器的背部设有感应磁片,主体控制器的内部设有GPS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
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通过手环装置能够自动感知被救者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状况,能够自主判断并将救援设备投送至被救者身边,大幅提升了救援系统的工作效率,提升了被救者的生存几率;
2、本装置占地较小,其底部的推进器能够保证足够的推进力,能够实现各种复杂水文情况下的救援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输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水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环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275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电图胸导联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火电机组启动锅炉智能停炉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