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耳错位调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17527.1 | 申请日: | 202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87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关天栋;严海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6/14;H01M50/533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汤冠萍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错位 调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耳错位调整结构,包括有放卷机构、测厚机构、激光切割机构、CCD检测机构和绕卷轴,极片从放卷机构放卷至测厚机构,测厚机构检测极片的厚度并计算与标准厚度极片的差值,将该差值反馈至激光切割机构,激光切割机构根据差值对极片进行切割,于极片上形成不等距的梯形结构,并将其输送至绕卷轴进行绕卷形成电芯,CCD检测机构检测电芯的极耳对齐。上述极耳错位调整结构,测厚机构检测到极片与标准厚度极片的差值时,发送信号至激光切割机构,激光切割机构根据差值对极片进行切割,于极片上形成不等距的梯形结构,以调整极片的厚度,保证极片绕卷成型后的电芯中,正极耳和负极极耳对齐,电芯的质量得到保证,降低电芯的不良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极耳错位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行业的飞速发展,对电芯的生产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电芯成型的生产工序中,电芯绕卷成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用于绕卷形成电芯的极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极片的厚度较薄,极片的厚度无法保持完全一致,因此极片的厚度存有误差值,导致在绕卷成型的过程中,极片厚度存有误差,使绕卷成型后的电芯极耳存在错位,电芯容易由于极耳错位量较大而导致报废,造成电芯绕卷成型的产品合格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极耳错位调整结构,包括有放卷机构、测厚机构、激光切割机构、CCD检测机构和绕卷轴,极片从所述放卷机构放卷至所述测厚机构,所述测厚机构检测极片的厚度并计算与标准厚度极片的差值,将该差值反馈至所述激光切割机构,所述激光切割机构根据差值对极片进行切割,于极片上形成不等距的梯形结构,并将其输送至所述绕卷轴进行绕卷形成电芯,所述CCD检测机构检测电芯的极耳对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进一步设有抚平机构,所述抚平机构与所述绕卷轴对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CCD检测机构包括有支架、相机和环形光源,所述相机和所述环形光源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相机和所述环形光源同轴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CCD检测机构上还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支架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抚平机构包括有抚平驱动结构和抚平板,所述抚平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抚平板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极耳错位调整结构,测厚机构检测到极片与标准厚度极片的差值时,发送信号至激光切割机构,激光切割机构根据差值对极片进行切割,于极片上形成不等距的梯形结构,以调整极片的厚度,保证极片绕卷成型后的电芯中,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对齐,使电芯的质量得到保证,降低电芯的不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极耳错位调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裁剪后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CCD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极耳错位调整结构,包括有放卷机构1、测厚机构2、激光切割机构3、CCD检测机构4、绕卷轴5和抚平机构6,极片a从放卷机构1开始放卷,并传输至测厚机构2,测厚机构2检测极片a的厚度并计算与标准厚度极片的差值,将该差值反馈至激光切割机构3,激光切割机构3根据差值,且根据极片传动速度,激光切割机构3上下移动,对极片进行切割,于极片上形成不等距的梯形结构,并将其输送至绕卷轴5进行绕卷形成电芯,CCD检测机构4在极片绕卷时检测电芯上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是否对齐,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若超出额定误差值时,则抚平机构6对电芯进行抚平,以保证电芯的极耳位置在额定位置上。
其中,切割完成后的极片a上两个相邻梯形结构的间距为bn,bn>0,bn的数值根据极片的厚度进行设置,使裁剪后极片的各处厚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17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