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医用双鼻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12156.8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94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小霞;张秦豫;柯小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邹建聪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医用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型医用双鼻导管,包括吸氧管本体,所述吸氧管本体上套设有若干个护垫组件,所述护垫组件包括卡扣件和垫片,所述卡扣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设有抵顶部,所述抵顶部的一端与连接部垂直连接且另一端连接垫片,所述抵顶部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抵顶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卡嵌槽,吸氧管本体嵌入卡嵌槽内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导管压伤患者皮肤,减少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改进型医用双鼻导管。
背景技术
给氧作为一项常用医学治疗手段,遍布内外妇儿各个临床科室,它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简单方便使用,临床最常用一次性使用双鼻氧管给氧。
目前使用的一次性双鼻氧管常采用挂耳式携带,其塑料材质与面部及耳廓、鼻唇部接触部位的皮肤,常因携带管子时间久,接触面积大,加之部分患者因补液或各种原因导致颜面部皮肤水肿、弹性变差而发生压痕及压力性损伤,给患者带来不适。与此同时增加了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医用双鼻导管,能够防止导管压伤患者皮肤,减少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改进型医用双鼻导管,包括吸氧管本体,所述吸氧管本体上套设有若干个护垫组件,所述护垫组件包括卡扣件和垫片,所述卡扣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设有抵顶部,所述抵顶部的一端与连接部垂直连接且另一端连接垫片,所述抵顶部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抵顶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卡嵌槽,吸氧管本体嵌入卡嵌槽内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抵顶部内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滑动销以及弹簧,所述抵顶部内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销嵌入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所述弹簧设于滑动槽内,并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滑动槽的槽底和滑动销,所述垫片设置在滑动销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销上设有限位凸台,所述滑动槽的开口处设有限位盖,所述限位设有供滑动销穿过的通孔,所述限位盖于通孔处设有抵顶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盖与抵顶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销上设有连接凸圆,所述垫片贴合在连接凸圆上。
进一步的,所述抵顶部的侧壁于卡嵌槽一侧形成弧形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可将护垫组件滑动连接在吸氧管本体上,护垫组件通过垫片与患者皮肤接触并将吸氧管顶起远离皮肤,能够避免吸氧管长期压迫产生的压痕和压力性损伤,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同时护垫组件可相对吸氧管本体开拆装式滑动连接,以便调节护垫组件的位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护垫组件与吸氧管本体配合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
吸氧管本体-1;护垫组件-2;卡扣件-21;连接部-211;
抵顶部-212;滑动槽-2121;限位盖-2122;弧形槽-2123;
抵顶凸台-2124;卡嵌槽-213;垫片-22;弹性组件-3;滑动销-31;
限位凸台-311;连接凸圆-312;弹簧-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121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加工用超声波焊机辅助装置
- 下一篇:小型自动面条机的注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