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70964.2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00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吕忠凯;李志勇;何红双;张海玲;王海龙;杜丙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刘天柱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冷器 | ||
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冷器,包括包括分隔进气口的第一导流板以及分隔通气腔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上部的气流导引方向指向进气口侧气流死区,所述第二导流板上部的气流导引方向指向出气口侧气流死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导流板以及第二导流板的共同作用下,减小了气流死区,提高了中冷器的冷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冷器。
背景技术
中冷器的增压空气从一侧进气口进入通过中冷器后从另一侧的出气口流出,在中间冷却管部分进行换热以达到冷却空气的效果。
现有中冷器的冷却管中间设置隔板,进气口的气流经所在侧的冷却管冷却后,通过冷却管底部的通气腔进入出气口侧的冷却管冷却,由于中间隔板的存在,空气在流动时会在中间隔板两侧位置分别形成三角气流死区,隔板右侧为进气口侧气流死区,隔板左侧为出气口侧气流死区(如附图1),气流死区的冷却管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导致冷却效率降低。目前可通过增加冷却面积提升冷却效果,但是会增加中冷器的外形体积,影响布置,同时还会增加整机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冷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存在气流死区导致冷却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冷器,包括分隔进气口的第一导流板以及分隔通气腔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上部的气流导引方向指向进气口侧气流死区,所述第二导流板上部的气流导引方向指向出气口侧气流死区。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流板在隔板下方分隔所述通气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板呈凸弧形,其末端指向所述隔板。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口由圆腔形成,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圆腔一体铸造而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板至所述进气口的顶部以及底部的距离相等。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流板呈凹弧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于冷却管下方且与其同方向的支撑件,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支撑件一体铸造而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流板至所述通气腔的顶部以及底部的距离相等。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件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冷却管两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均为铝材。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中冷器的进气口设置第一导流板,在通气腔设置第二导流板,经第一导流板分隔进气气流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导入进气口侧气流死区,减小了进气口侧气流死区;另外,经第二导流板分隔通气腔中气流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导入出气口侧气流死区,减小了出气口侧气流死区;在第一导流板以及第二导流板的共同作用下,减小了气流死区,提高了中冷器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还应当理解,这些附图是为了简化和清楚而示出的,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现在将通过使用附图以附加的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中冷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709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型材加工中心定位机构
- 下一篇:数码印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