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丘陵山区生态种养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57778.5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60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辜再元;代克岩;孟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澳珀(杭州)生态产业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A01C23/00;A01K63/00;A01K63/04;C12M1/00;C12M1/38;C12M1/04;C02F11/04;C02F11/121;C02F9/1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无锡永乐唯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9 | 代理人: | 孙际德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丘陵 山区 生态 循环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丘陵山区生态种养循环系统,包括鱼塘、鱼塘尾水处理系统、鱼塘底部污泥收集处理系统、菜地及林地,其中:鱼塘的出水口与鱼塘尾水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内的尾水排入至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内;尾水经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以及被导流至菜地、林地内;鱼塘的底部排污口与污泥收集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底部的污泥排入至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内;污泥经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处理后产生的发酵液肥被导流至菜地、林地内。本实用新型构建了一套完善的鱼菜林共生养殖循环系统,并进一步解决了丘陵山区水源灌溉难题以及有机肥料缺失和难以运输的现实问题,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促进种植业提质增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农业领域,尤其是一种丘陵山区生态种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丘陵山地在我国国土中占有相当大的面积,基本与平原面积相当,近年来,我国丘陵山地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面积在山坡地(坡度30°以下) 乃至陡坡山地(坡度30°以上)种植各类特色果树林木,如山核桃,己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的支柱产业。果树林木生长管护期间需及时进行科学灌溉及及施肥管理,要保障果树林木的丰产,需要便捷的陡坡林地灌溉及施肥的方法。现阶段,一般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肥料与灌溉水一起渗灌林地内。但时,渗灌式水肥一体化装置主要用于水源丰富的平原地区,而丘陵山地由于地形原因以及山坡上没有固定水源,传统的渗灌式水肥一体化装置难以铺设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丘陵山地林地的灌溉及施肥问题,充分挖掘丘陵山地的土地资源价值,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丘陵山区生态种养循环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丘陵山区生态种养循环系统,构建于丘陵山地,其包括鱼塘、鱼塘尾水处理系统、鱼塘底部污泥收集处理系统、菜地及林地,其中:
所述鱼塘构建于山谷处,所述菜地、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及所述鱼塘底部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均构建于所述鱼塘的周围,所述林地构建于山坡或山顶处;
所述鱼塘的出水口与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内的尾水经所述出水口排入至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内;
尾水经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内以实施对所述鱼塘的补水,以及被导流至所述菜地、所述林地内以实施对所述菜地、所述林地的灌溉;
所述鱼塘的底部排污口与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底部的污泥经所述排污口排入至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内;
污泥经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处理后产生的发酵液肥被导流至所述菜地、所述林地内以实施对所述菜地、所述林地的施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丘陵山区生态种养循环系统还包括高压提升泵和设置在山顶的液肥收储池,其中,所述高压提升泵经管道将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排出的发酵液肥提升至所述液肥收储池内,发酵液肥从所述液肥收储池内被导流至所述林地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丘陵山区生态种养循环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山谷中的用于收集山林汇水的水源收集区,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与所述水源收集区连通,尾水经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后能够被导流至所述水源收集区内,所述水源收集区内的水也能够被导流至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澳珀(杭州)生态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未经澳珀(杭州)生态产业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577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齿轮和双齿条传动的固定件
- 下一篇:一种鱼塘底部污泥收集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