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室大棚的气肥施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51753.4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74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必忠;何惠彬;谢晓钟;卢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9/18 | 分类号: | A01G9/18;A01G9/2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董晗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室 大棚 施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室大棚的气肥施肥装置,包括气源、进气管、底座、多个呈龙门形的出气管;多个所述出气管沿Y轴方向均匀分布地装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进气管在所述出气管的X轴方向上居中设置于所述出气管的一侧并分别与多个所述出气管连通,构成框架;所述出气管包括两根支管,且两根所述支管上均设置有出气组件,两个所述出气组件相对设置;所述气源设置于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并通过所述进气管与多个所述出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构成框架,在支撑大棚薄膜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气肥输送,并且能够使气肥均匀分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种植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温室大棚的气肥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的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植物中的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下产生碳水化合物和氧气。因此,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粮食”。而在工业生产中则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气中还包括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对二氧化碳进行净化后作为二氧化碳气肥充入温室大棚中,以实现废气再利用。但为了对现有的温室大棚进行二氧化碳气肥输送,一般是将二氧化碳气源直接穿过温室大棚的薄膜,使二氧化碳气源与温室大棚的内部空间连通。该气肥输送方式,会导致温室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分布不均匀,进而导致不同区域内的农作物生长状况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室大棚的气肥施肥装置,提高二氧化碳气肥在温室大棚内的分布均匀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温室大棚的气肥施肥装置,包括气源、进气管、底座、多个呈龙门形的出气管;
多个所述出气管沿Y轴方向均匀分布地装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进气管在X轴方向上居中设置于所述出气管的一侧并分别与多个所述出气管连通,多个所述出气管与进气管构成大棚框架;
所述出气管包括两根在X轴方向上对称设置的支管,且两根所述支管上均设置有出气组件,两个所述出气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气源设置于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并通过所述进气管与多个所述出气管连通,是气流分配总管。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通过多个连接件与所述出气管的顶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通过接头与所述出气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组件包括多个沿Z轴方向均匀分布的喷气嘴。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多根连接杆、多个直角连接座和多个T字形连接座;
每两根相互垂直的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直角连接座构成直角,且每两根首尾相接的连接杆通过T字形连接座构成直线。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支撑杆;
两根所述支撑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X轴方向上的两侧并位于所述框架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外罩设有薄膜结构;
所述薄膜结构包括薄膜主体、每个边部均具有亲磁体的卷帘和多根磁性边框条;
所述薄膜主体的侧壁开设有开口,多根磁性边框条沿所述开口的边部依次首尾相接设置;
当所述卷帘处于回缩状态时,所述卷帘设置于所述开口上方,当所述卷帘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卷帘覆盖所述开口,且所述亲磁体与所述磁性边框条一一对应地相互吸附以使所述薄膜结构内部形成密闭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未经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51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