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49873.0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79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翟浩淋;杨立;黄帅帅;张健新;刘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7/00 | 分类号: | E04G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兴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顶板 进入 腹腔 稳固 爬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包括斜向爬梯、顶部支撑单元、第一连续梁、第二连续梁和模板顶板;斜向爬梯设置在第一连续梁和第二连续梁之间,其顶部搭设在模板顶板上,并且斜向爬梯与模板顶板之间设置有一对顶部支撑单元;斜向爬梯与模板顶板之间的夹角为30°~60°;斜向爬梯包括支撑梯梁、连接踏板和边部扶手单元;一对支撑梯梁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踏板,支撑梯梁上设置有边部扶手单元;本实用新型使得相邻连续梁的连接施工更加便利,无需搭设脚手架,节省了脚手架的安拆时间;其中的斜向爬梯可多次周转使用,提高了相邻连续梁连接的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工程迅速发展,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对工程质量要求高,对施工效率要求也高;在铁路线路交叉位置,需设计连续梁来跨越既有线路施工,在连续梁两种常用的施工方法是悬臂浇筑法和支架法;其中支架法因其工序少、施工进度快等优点被作为常用施工方法。
在进行支架法进行施工时,由于涉及诸多大节段整体施工,所以需要工人频繁的从连续梁顶板下到腹腔位置在腹腔内进行施工作业;又因施工人员数量多、施工场地、高度等方面的限制,进入腹腔的方法一直是困扰工人的一大问题,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耗费较大的人工,并且安全性差,运输物料不便;因此,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工人可以快速、大量的进入腹腔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无需搭设脚手架即可使得工人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节省了脚手架的安拆时间;其中的主要进出装置或工具可多次周转使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包括斜向爬梯、顶部支撑单元、第一连续梁、第二连续梁和模板顶板;斜向爬梯设置在第一连续梁和第二连续梁之间,其顶部搭设在模板顶板上,并且斜向爬梯与模板顶板之间设置有一对顶部支撑单元;斜向爬梯与模板顶板之间的夹角为30°~60°。
斜向爬梯包括支撑梯梁、连接踏板和边部扶手单元;一对支撑梯梁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踏板,支撑梯梁上设置有边部扶手单元。
顶部支撑单元包括斜向连接板、L形支撑板、连接耳板和固定螺杆;L形支撑板两端与斜向连接板固定连接呈直角三角形,L形支撑板远离斜向连接板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连接耳板,连接耳板的下端面与L形支撑板的下端面共面;固定螺杆穿过连接耳板,将顶部支撑单元固定在模板顶板上;斜向连接板与支撑梯梁可拆卸连接。
边部扶手单元包括第一斜向连杆、第二斜向连杆和连接杆;第一斜向连杆和第二斜向连杆平行设置,并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支撑梯梁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斜向支撑板和横向连接板,均设置在斜向连接板与L形支撑板之间。
进一步,L形支撑板由横向板和竖向板垂直连接而成。
进一步,横向连接板设置在斜向连接板与竖向板之间,斜向支撑板设置在L形支撑板的角点与斜向连接板之间,并且斜向支撑板与横向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斜向连接板与支撑梯梁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斜向连接板的横截面呈U形,斜向连接板与支撑梯梁卡设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第一斜向连杆、第二斜向连杆和连接杆均由直径为10mm的钢筋制成。
进一步,支撑梯梁由槽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498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调节护栏简易斜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污吸收剂吸油用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