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秸秆破碎翻埋耕整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45647.5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20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刘尚坤;张晋国;白占欣;卢占喜;赵西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双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49/02 | 分类号: | A01B49/02;A01B49/04;A01D34/8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破碎 翻埋耕整 一体机 | ||
针对传统旋耕机对玉米根茬破碎率低、翻埋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秸秆破碎翻埋耕整一体机,主要由主机架、破茬装置、翻埋装置和旋耕装置组成。其中破茬装置固定安装在主机架前部下侧,翻埋装置沿斜线轨迹固定安装在主机架中部下侧,旋耕装置平行于翻埋装置安装轨迹固定安装在主机架后侧。在拖拉机的牵引下,依次完成破茬、秸秆翻埋、旋耕和刮平作业,单次耕作即可达到小麦播种整地要求。该机具结构可靠、作业效率高、操作简单,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小麦产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秸秆破碎翻埋耕整一体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有大范围的小麦玉米轮作区,玉米收获后会留下大量的秸秆,不利于小麦播种,但是玉米秸秆中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小麦产量。传统旋耕机作业深度浅,秸秆破碎翻埋效果差,且长期旋耕作业易使土壤产生犁底层,造成土壤板结,严重影响农作物根系生长,此外,旋耕机作业后地表平整度低,不利于小麦播种机作业。因此,有必要研发一款集破茬、秸秆翻埋、旋耕、地表平整于一体的土地耕整机械,玉米收获后单次耕作可达到小麦播种整地要求,不仅适应农艺要求,而且还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破碎翻埋耕整一体机,该机具将破茬、秸秆翻埋、旋耕、地表平整集成为一体,集成化程度更高,结构更紧凑,单次耕作即可达到小麦待播整地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秸秆破碎翻埋耕整一体机,主要由主机架、破茬装置、翻埋装置和旋耕装置组成,其中破茬装置固定安装在主机架前部下侧,由破茬装置齿轮箱、侧传动箱、破茬刀构成;翻埋装置固定安装在主机架中部下侧,由一组铧式犁构成,旋耕装置固定安装在主机架后侧,由旋耕装置齿轮箱、旋耕刀、旋耕刀轴构成,所述翻埋装置中铧式犁相对于主机架成固定角度倾斜布置,作业过程中铧式犁将犁体左侧土壤翻至右侧覆盖在破碎的玉米根茬和秸秆上,同时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透性,所述旋耕装置平行于铧式犁安装轨迹与主机架固定连接,旋耕装置中旋耕刀在旋耕刀轴上按照同向双螺旋轨迹安装,以提高旋耕机运土能力,可将铧式犁翻出的部分土壤运输到机具左侧的墒沟之中,从而达到提高土壤平整度的目的。
工作原理:工作前根据整地要求通过螺纹连接杆和调节圆环将旋耕装置调整至固定工作深度,工作过程中该联合整地机与拖拉机的三点悬挂连接,由拖拉机提供动力,破茬装置齿轮箱将拖拉机辅助动力输出轴的动力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通过破茬装置侧传动箱驱动破茬刀旋转,另一部分依次通过“前部万向节—中间传动轴—后部万向节”的顺序传至旋耕装置齿轮箱驱动旋耕刀旋转。在拖拉机的牵引下,首先破茬装置通过破茬刀的旋转将玉米根茬和残留秸秆打碎,随后铧式犁将打碎后的玉米根茬和秸秆埋入土壤中,然后旋耕装置中旋耕刀旋转打碎大块土壤,同时将部分土壤填入左侧墒沟中,最后通过刮土板将土壤进一步刮平。
本发明有益效果:
1、铧式犁按照一定角度倾斜安装在机架上可将玉米根茬和秸秆埋入深层土壤,加快腐烂速度,以便于为小麦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2、旋耕机与铧式犁安装轨迹平行安装有助于提高作业后土壤平整度,为小麦播种机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为小麦生长提供优质种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后视方向旋耕刀安装示意图。
图中:1.破茬装置齿轮箱、2.前部万向节、3.中间传动轴、4.螺纹连接杆、5.旋耕装置齿轮箱6.刮土板、7.旋耕机架、8.旋耕刀、9.后部万向节、10.调节圆环、11.铧式犁、12.主机架、13.破茬刀、14.侧传动箱、15.旋耕刀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双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双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456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