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适应埋地PE管道声波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43157.1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56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沈宾;王涛;厉劲风;刘亚静;孙士恩;黄坤昌;陈云;肖方雄;黄旭东;王潇;许好好;李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1/14 | 分类号: | G01S1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pe 管道 声波 探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适应埋地PE管道声波探测系统,包括:信号发射器T1、声波信号接收器R2与网络服务器WS3,信号发射器T1与声波信号接收器R2通信连接,声波信号接收器R2与网络服务器WS3通信连接;管道P7上具有阀门井W4,阀门井W4中的埋地放散阀V5与管道P7的竖直方向支管连接;信号发射器T1安装在阀门井W4中的埋地放散阀V5的顶部;声波信号接收器R2位于PE管道P7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信号发射器T1、声波信号接收器R2与网络服务器WS3确定埋地PE管道P7的平面位置和深度BD11的定位,为城镇燃气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气埋地PE管道安全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它涉及自适应埋地PE管道声波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全国城镇燃气使用规模增长迅猛,目前全国用气人口已经超过6.67亿人,全国城镇燃气的使用普及率已经达到97.87%。在燃气使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燃气安全的风险日益凸显。事故原因:一是金属燃气管道泄漏,导致爆炸;二是第三方施工破坏(施工方违规施工或燃气管道位置不明确);三是燃气使用不当。由于聚乙烯(Polyethylene,PE)管道相比金属管道具有耐腐蚀、易施工、免维护等优点,在我国城镇燃气中低压管道上广泛使用。
因城镇PE燃气管线规模庞大、错综复杂且随着城市变迁等原因,导致埋地PE管线平面位置、深度信息不全,近年来第三方施工造成管道泄漏、断裂,进而造成停气、泄漏、爆炸甚至人员伤亡事故。由于PE管不导电,不导磁,其定位难度远大于金属管线。为解决PE管定位难题,目前将金属示踪线随埋地PE管线一同埋设,通过专用设备探测示踪线进而定位PE管线的位置,但是实际工程中金属示踪线易断裂,且老旧PE管道并未埋设示踪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埋地PE管道声波探测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自适应埋地PE管道声波探测系统,包括:信号发射器T1、声波信号接收器R2与网络服务器WS3;
信号发射器T1与声波信号接收器R2通信连接,声波信号接收器R2与网络服务器WS3通信连接;
管道P7上具有阀门井W4,阀门井W4中的埋地放散阀V5与管道P7的竖直方向支管连接;
信号发射器T1安装在阀门井W4中的埋地放散阀V5的顶部;
声波信号接收器R2位于PE管道P7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声波信号接收器R2包括:信号接收传感器R与终端,信号接收传感器R与终端相互连接;其中,信号接收传感器R位于PE管道P7上方,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T1发出的且透过管道P7的声波接收信号SW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埋地聚乙烯管道声波探测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信号发射器T1、声波信号接收器R2与网络服务器WS3确定埋地PE管道P7的平面位置和深度BD11的定位,为城镇燃气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自适应埋地PE管道声波探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开展老旧及信息不全(信息丢失)埋地PE管道的探测、定位研究对管道系统有效、安全地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431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