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慧景观生态浮岛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34388.6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77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勇;刘兵;宋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3/34;F21V33/00;A01K63/04;A01K61/00;A01G33/00;A01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刘杨 |
地址: | 250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景观 生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种智慧全息生态浮岛,所述浮岛包括一个透光模块、四个生态模块,两个绿色能源模块,两个景观模块;所述透光模块位于浮岛中央,所述四个生态模块分别位于透光模块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上;所述两个绿色能源模块,两个景观模块位于透光模块的四个角方位上;九个模块呈井字形排列;各模块通过链条固定于河岸或锚于河底,模块间链条链接;所述生态模块采用植物和生物膜净化水体;所述绿色能源模块为生态浮岛提供电能;所述景观模块为微型景观。本实用新型生态浮岛设计新颖,采用模块组合的形式,既有极好的水体净化的功能,又满足了景观的需求。提升了河道及城市形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水体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慧景观生态浮岛。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有效治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水体环境污染程度得到极大改善。但总体看,水体环境污染状态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江、河、湖泊水污染负荷早已超过其水环境容量。废(污)水排放量仍在增长,七大江河水质继续在恶化,Ⅴ类和劣于Ⅴ类水所占比例仍很高。
当前,国内外的自然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快速,主要包括生物增效技术、微生物制剂技术、人工浮岛技术等。其中,生物增效技术一般作为河流治理的主要技术,应用较为成熟,人工浮岛技术一般作为辅助技术使用。
人工浮岛-生物增效技术立足于恢复、强化微生物群落来净化水体,其将微生物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如利用载体材料、包埋物质或合理控制水力条件等),使微生物固着生长,提高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数量,从而促进反应后的固液分离,利于去除氮、高浓度有机物和难以生物降解的物质等,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和适应性。
但是,当前生物增效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老化的生物膜易脱落造成二次污染,处理周期长,处理效率较低;(2)如果生物增效菌剂选择不当,会造成增效菌和原有生物系统中的“土著微生物”无法共存,或无法利用废水中的基质,出现增效作用短暂等问题;(3)优势菌群结构简单,系统稳定性不足;(4)自然水体中的光能不足,细菌合成和藻类生长不充分。
因此,有必要对当前人工浮岛-生物增效技术进行进一步改进和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本领域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慧景观生态浮岛。该浮岛在常规生态浮岛绿色植物净化的同时,综合使用生物增效技术,并用荧光强化结合自动曝气的方法对生态浮岛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在浮岛中心设置透光模块,既能为水下补充光源又能提高了微藻-菌颗粒污泥的净化效果。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慧景观生态浮岛,所述浮岛包括一个透光模块、四个生态模块,两个绿色能源模块,两个景观模块组成,所述透光模块位于浮岛中央,所述四个生态模块分别位于透光模块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上;所述两个绿色能源模块,两个景观模块位于透光模块的四个角方位上;九个模块呈井字形排列;各模块通过链条固定于河岸或锚于河底,模块间链条链接;所述生态模块采用植物和生物膜净化水体;所述绿色能源模块为生态浮岛提供电能;所述景观模块为微型景观。
所述生态模块包括固定网架1,固定网架1内铺设泡沫板2,泡沫板2底部为多孔蜂窝状,泡沫板2上铺砂砾层3,砂砾层3上为土壤层4,土壤层4上种植植物5;植物5的根系6可以从泡沫板2多孔蜂窝状底部穿过固定网架1深入水中。固定网架1下方设置有若干载体固定网15,载体固定网15内填充载体16;所述载体16上附着微生物形成生物膜20,所述生物膜成熟后从外至内分为好氧层和厌氧层。
生态模块利用植物根系和载体进行水体净化。载体上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等形成生物膜,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氧层、缺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和水体内藻类、鱼类、浮游动物等共同组成微生态系统。生物膜可吸收水中氮磷等元素,进行生长繁殖。脱落的生物膜、藻类、浮游生物等被鱼类吃掉,鱼类的排泄物又可以为水草、藻类、光能合成细菌等提供养分,促进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又可以为水体增加氧气,从而形成完整的微生态体系良性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343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清洁功能的风扇
- 下一篇:一种用于吸管设备的夹持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