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熄焦装置环形风道内墙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21229.2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39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田孝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金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宏创有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37 | 代理人: | 张海基 |
地址: | 033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熄焦 装置 环形 风道 内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熄焦装置环形风道内墙,涉及干熄焦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组合内墙组件一和外墙,所述组合内墙组件一包括等距离排列的外圈砖体,所述组合内墙组件一的内部设置有组合内墙组件二,所述组合内墙组件二包括等距离排列的内圈砖体,所述外圈砖体靠近内圈砖体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三限位卡槽。它通过外圈砖体、第三限位卡槽、内圈砖体和第三限位卡块之间的配合设置,通过利用外圈砖体和内圈砖体均能够形成圆筒状墙体,并利用第三限位卡槽和第三限位卡块,能够使内圈砖体形成的墙体贴靠于外圈砖体形成的墙体上,进而形成双重墙体,以实现增强外圈砖体形成墙体牢固性的目的,能够有效抵挡焦炭自身膨胀时产生的膨胀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干熄焦装置环形风道内墙。
背景技术
在干熄焦工艺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工艺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干熄焦工艺在节能、环保和改善焦炭质量等方面优于湿熄焦。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干熄焦装置环形风道内墙,专利号:CN205188203U,它利用在砖块的两侧和上下面增加了凹凸形咬合结构,从而增加了砖块之间的连接咬合力,使整座内墙形成一座坚固的整体,避免单块砖后退脱落,从而有效抵抗热应力和膨胀力。
在实际使用中,对相邻砖块之间增加相互咬合结构的确能够提升砖块形成内腔的牢固性,但是,单层墙壁的强度有限,难得抵挡焦炭自身膨胀所产生的膨胀力;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干熄焦装置环形风道内墙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干熄焦装置环形风道内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熄焦装置环形风道内墙,包括组合内墙组件一和外墙,所述组合内墙组件一包括等距离排列的外圈砖体,所述组合内墙组件一的内部设置有组合内墙组件二,所述组合内墙组件二包括等距离排列的内圈砖体,所述外圈砖体靠近内圈砖体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三限位卡槽,所述内圈砖体靠近外圈砖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卡块,且第三限位卡块远离内圈砖体的一端插接于第三限位卡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外圈砖体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卡块和第一限位卡槽,且第一限位卡块与第一限位卡槽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外圈砖体的上表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卡块和第二限位卡槽,且第二限位卡块与第二限位卡槽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内墙组件一的上方设置有墙顶,所述墙顶底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组合内墙组件一的上表面和外墙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内墙组件一与所述外墙和所述墙顶之间形成容纳焦炭的风道腔体,所述墙顶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出烟口,且出烟口的底端与风道腔体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干熄焦装置环形风道内墙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圈砖体、第三限位卡槽、内圈砖体和第三限位卡块之间的配合设置,通过利用外圈砖体和内圈砖体均能够形成圆筒状墙体,并利用第三限位卡槽和第三限位卡块,能够使内圈砖体形成的墙体贴靠于外圈砖体形成的墙体上,进而形成双重墙体,以实现增强外圈砖体形成墙体牢固性的目的,能够有效抵挡焦炭自身膨胀时产生的膨胀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卡槽和第一限位卡块,能够利用第一限位卡槽和第一限位卡块对横向铺设的外圈砖体进行连接,进而可提升外圈砖体形成横向墙体的牢固性,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卡块和第二限位卡槽,能够利用第二限位卡块和第二限位卡槽对纵向铺设的外圈砖体进行连接,进而可提升外圈砖体形成纵向墙体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墙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金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金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212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