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的脆红李病虫防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19910.3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22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罗娅;蒋语嫣;刘晓阳;侯国艳;王良新;杨敏;龙宇;李欣;杨蕊;王志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A01M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韦海英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脆红李 病虫 防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的脆红李病虫防治装置。所述节能的脆红李病虫防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两个活动孔;立柱,所述立柱上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杀虫灯,所述杀虫灯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柱上;两个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均设于所述底座上;喷药机构,所述喷药机构设于所述立柱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的脆红李病虫防治装置具有固定较为稳定、可从脆红李树的上方自动对脆红李树进行喷药,且可使喷射的药液能够较为全面地覆盖脆红李树,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脆红李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的脆红李病虫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脆红李是人工选育的一个李树品种。脆红李树势中庸,树冠自然开心形,果实正圆形或近圆球形,果个较小,平均单果重15~25克,最大单果重40克,果皮紫红色,果肉黄色或偶带片状红色,缝合线正,缝沟浅,果点黄色,较密,大小均匀,果粉厚,灰白色,肉质脆,味甜。
脆红李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病虫防治。现有的病虫防治工作通常是由人工喷洒药物,劳动强度较大,而且不能够随时喷洒。因此,授权公告号为CN211631104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高效的脆红李病虫防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固定桩,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电池和控制器,所述壳体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药箱,所述药箱内部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药箱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加热棒,所述药箱顶端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上设有若干导管,所述导管的顶端设有出药口,所述底座顶端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均设有杀虫灯,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光线传感器。有益效果: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节约能源,病虫害防治效果好,能够长期稳定工作。
但是,该装置仍存有不足之处。该装置中通过对药液进行加热并使药液挥发,通过挥发的药液成分上升接触脆红李树枝及树叶,来达到杀虫目的,但是,脆红李树生长过程中,小食心虫和桃蛀螟是较为常见的虫害,而对小食心虫和桃蛀螟的防止需要在五月份使用扑杀500倍液或乐果2000倍液对脆红李树进行2~3次喷雾,喷洒周期7d,效果比较明显,而对500倍液或乐果2000倍液进行加热,会导致药物成分发生变化,并且加热使药液的挥发的方式,所蒸发的水蒸气中所含药物成分很少,难以起到杀灭小食心虫和桃蛀螟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节能的脆红李病虫防治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较为稳定、可从脆红李树的上方自动对脆红李树进行喷药,且可使喷射的药液能够较为全面地覆盖脆红李树,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的节能的脆红李病虫防治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的脆红李病虫防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两个活动孔;立柱,所述立柱上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杀虫灯,所述杀虫灯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柱上;两个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均设于所述底座上;喷药机构,所述喷药机构设于所述立柱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安装框、螺杆、螺旋柱和把手,所述安装框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螺杆螺纹安装在所述安装框上,所述螺旋柱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杆的底端,螺旋柱贯穿所述活动孔,所述把手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杆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喷药机构包括有金属管、安装管、多个第一喷嘴、多个第二喷嘴、软管和农药配置输送机构,所述金属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安装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金属管密封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管的两端均为封闭结构,多个所述第一喷嘴和多个所述第二喷嘴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管上。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喷嘴和多个所述第二喷嘴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管的两边,且多个所述第一喷嘴和多个所述第二喷嘴的喷射药液时受到的反冲力具有与所述安装管垂直且相反的分力,所述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金属管的底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199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性高的光伏电站地面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脱防松柔性阻尼铝间隔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