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管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16489.0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4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瑞;赵若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07 | 分类号: | F24F1/0007;F24F1/005;F24F1/0063;F24F13/22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位会娟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管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管机,属于空调技术领域。风管机包括:机壳,其上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空气由机壳的进风口进入经机壳的出风口流出;换热器,设于机壳内且对应进风口设置,用于对进入机壳的空气换热;风机,靠近出风口设置,风机与换热器之间留有间隙,用于将经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吹出;扰流板,相对于机壳的侧壁倾斜设置,扰流板位于换热器的一侧,用于将部分经过换热器后的空气导流至换热器和风机之间的间隙,解决了容易在风机的下侧产生凝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立式风管机送风方式通常为吸风式风管机,风首先经过换热器,然后流经风机的两侧,最后由出风口排出。但是在制冷情况下,现有技术中的风管机一方面会因为风机自身的结构条件导致风机左右两侧的进风量不同,同时风机左右两侧的进风没有形成交叉混风,最终导致风机的下侧易产生涡流,进而导致温度分布不均匀,极易在风机的蜗壳上产生凝露。另一方面会因为换热器的流路设计不够合理,制造误差导致分流不均匀,换热不均匀,也容易在风机的蜗壳上产生凝露,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风管机,通过设置扰流板,改变空气在经过换热器后的流动方向,使得左右两侧的空气充分混合,进而使得内部温度分布均匀,解决了凝露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风管机,包括:机壳,其上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空气由机壳的进风口进入经机壳的出风口流出;换热器,设于机壳内且对应进风口设置,用于对进入机壳的空气换热;风机,靠近出风口设置,风机与换热器之间留有间隙,用于将经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吹出;扰流板,相对于机壳的侧壁倾斜设置,扰流板位于换热器的一侧,用于将部分经过换热器后的空气导流至换热器和风机之间的间隙。
本申请在换热器的一侧设置倾斜的扰流板,将扰流板连接在机壳的立柱和支撑梁上,空气沿倾斜的扰流板流入风机部件和换热器部件之间,与另一侧的空气进行充分混合降低涡流区域温度,减小涡流区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温差后再均匀地流入风机的两侧,使得流向风机左右两侧的空气变得均匀,使得风管机内部温度分布均匀,从而使得风机蜗壳上产生凝露的可能性降低,极大了降低了安全隐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包括前面板、背板和连接于背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前面板和背板上连接有支撑梁,支撑梁对应设置于换热器和风机之间,支撑梁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扰流板的上侧连接支撑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设有紧固螺钉,扰流板的上侧的两端连接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螺钉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固定扰流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背板与第一侧板的连接处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连接于第一侧板,第二安装板连接于背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连接前面板的一侧连接有立柱,第一安装板和立柱上均设有第二连接件,扰流板的下侧卡合在第二连接件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扰流板的下侧连接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上设有开口,开口分别对应卡合在第二连接件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翻边与扰流板呈钝角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翻边与扰流板呈钝角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翻边向远离第一侧板的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翻边向远离支撑梁的方向延伸。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16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灰中的重金属母液浓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厨房橱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