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花香绿茶的茶青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414534.9 | 申请日: | 2022-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61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良;何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金良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花香 绿茶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花香绿茶的茶青冷却装置,它包括机箱,该机箱配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该机箱内配置有冷源和至少一滑道,该冷源用于降低该机箱内部空间的温度;该滑道由上向下倾斜延伸,茶青由该进料口输入并落入至该滑道的上端,该滑道输出的茶青落入至该出料口;该冷源设于该滑道的下方。该冷却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将晒青处理的茶青快速降温至16℃以下,从而有效抑制茶青活性酶的活性,进而有效降低茶青晒青后的发酵概率,有利于保持茶叶的绿茶风味,保障晒青后的茶青急冷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茶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花香绿茶的茶青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现有的绿茶制作工艺中,有极少数工艺具有对茶青进行晒青处理以激发茶青的茶香,如申请号为CN201710184572.3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虫害茶鲜叶加工花香味醇绿茶的方法,该工艺的茶青晒青后进行了25℃的摊青处理。现有的摊青处理多是将茶青移至配置有空调的房间内静置,由于空调的制冷极限在16℃,且由于摊青空间极大,摊青室的实际温度基本在16℃以上,且多为25℃左右。该温度环境中茶青的酶促反应仍在进行,致使茶青在晒青工序中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发酵而使得产品更趋于半发酵的乌龙茶,影响制茶属性。为此,现有的摊青室难以实现16℃以下室温,且茶青降温速度慢,制冷耗能大。此外,茶青在摊青室内为静置状态,摊青室内温度不均,茶青受冷不均,茶青的冷却效果显然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花香绿茶的茶青冷却装置,以克服现有的摊青室存在的降温速度慢、制冷耗能大、冷却效果显然不佳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花香绿茶的茶青冷却装置,包括机箱,该机箱配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上述机箱内配置有冷源和至少一滑道,上述冷源用于降低上述机箱内部空间的温度;上述滑道由上向下倾斜延伸,茶青由上述进料口输入并落入至上述滑道的上端,上述滑道输出的茶青落入至上述出料口;上述冷源设于上述滑道的下方。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滑道的下方配置有若干个冷源,上述冷源沿水平方向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呈3°~25°夹角;且优选上述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呈8°~15°夹角。
进一步改进地,每一上述滑道的底部固定设有至少一振动器。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机箱设有上、中、下分布的三道上述滑道,上部和中部的上述滑道下方配置有上述冷源。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进料口和上述出料口均配置有导料斗,且导料斗的出口端配置有闸门,该闸门的上沿通过合页装配于出口端上,该合页配置有用于促使闸门关闭该出口端的扭簧。该扭簧的扭力与该闸门的重力相配适,即该扭簧的扭力恰好能够驱动闸门闭合,当闸门上积聚一定质量(100~200g)的茶青时,闸门在茶青重力作用下自动开启。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该冷却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将晒青处理的茶青快速降温至16℃以下,从而有效抑制茶青活性酶的活性,进而有效降低茶青晒青后的发酵概率,有利于保持茶叶的绿茶风味,保障晒青后的茶青急冷处理效果;另外,该滑道的小坡度设置有利于减少机箱体积,提高机箱内的降温速度,降低冷源的制冷耗能需求,进而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方式的晒青输送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晒青输送带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金良,未经林金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145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