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06921.8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74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向辉;孙永升;孙守军;刘煜森;陶瑞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42 | 分类号: | F25B41/42;F25B41/37;F25B41/31;F25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闫永刚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冷系统 冷媒 增流器 制冷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节流能力固定的节流装置无法调整冷媒流量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包括依次流体连接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还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流体连接。所述冷媒增流器包括流体构件和半导体制冷构件,所述流体构件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与所述流体构件热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用于提升所述流体构件内冷媒的过冷度,以增加进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内冷媒的流量。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冷媒增流器增加冷媒流经毛细管的流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系统一般都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以使冷媒沿着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的路径循环流动。
现有制冷系统中的节流装置一般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但是,在冷媒流量较小的制冷系统中,无论是毛细管还是电子膨胀阀,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节流装置为毛细管的制冷系统中,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一种制冷系统中,压缩机001、冷凝器002、防露管003、干燥过滤器004、毛细管005、蒸发器006、低压储液包007和换热回气管008依次首尾相接。毛细管005对冷媒流量的调节方式简要说明如下:
当流经毛细管005的冷媒流量偏小时,蒸发器006出口冷媒过热,低压储液包007中储存的液态冷媒逐渐气化并参与系统循环。低压储液包007中储存的液态冷媒逐渐减少,冷凝器002中的冷媒量逐渐增加,冷凝器002中的冷凝压力(基本等同于节流前的冷媒压力)和节流前的冷媒过冷度逐渐增加,导致经过毛细管005的冷媒流量逐渐增加,直至稳定运行。稳定运行时,从蒸发器006出口输出的冷媒几乎刚好蒸发完毕并且也不过热,低压储液包007中储存的液态冷媒量几乎稳定不变,经过毛细管005的冷媒流量也几乎稳定不变。
当流经毛细管005的冷媒流量偏大时,蒸发器006出口冷媒带液。由于低压储液包007有气液分离的作用,低压储液包007中储存的液态冷媒逐渐气逐渐增加,冷凝器002中的冷媒量逐渐减小,冷凝器002中的冷凝压力(基本等同于节流前的冷媒压力)和节流前的过冷度逐渐减小,导致经过毛细管005的冷媒流量逐渐减小,直至稳定运行。稳定运行时,从蒸发器006出口输出的冷媒几乎刚好蒸发完毕也不过热,低压储液包007中储存的液态冷媒量几乎稳定不变,经过毛细管005的冷媒流量也几乎稳定不变。
在节流装置为毛细管的制冷系统中,毛细管节流存在如下缺陷:系统制冷、系统调节冷媒流量的速率较慢;蒸发器出口处的低压储液包占用空间;低压储液包在制冷系统工作冷媒流动时有异常噪音;在两个并联制冷回路都带低压储液包的情况下,仅一路运行时,会存在另一路低压储液包中的液态冷媒难以进入在循环的回路中,导致在循环的回路中冷媒欠缺,影响在循环回路的正常运行(如降温缓慢、制冷效率低等)。
在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的制冷系统中,如图2所示,在现有的一种制冷系统中,压缩机001、冷凝器002、高压储液器009、干燥过滤器004、电子膨胀阀010和蒸发器006依次首尾相接。电子膨胀阀010对冷媒流量的调节方式简要说明如下:
当流经电子膨胀阀010的冷媒流量偏小时,蒸发器006出口的冷媒过热度会增加,则电子膨胀阀010的开度会加大,导致经过电子膨胀阀010的冷媒流量加大,直至制冷系统稳定运行。系统稳定运行时,经过电子膨胀阀010的冷媒流量几乎不变。
当流经电子膨胀阀010的冷媒流量偏大时,蒸发器006出口的冷媒过热度会减小,则电子膨胀阀010的开度会减小,导致经过电子膨胀阀010的冷媒流量减小,直至制冷系统稳定运行。系统稳定运行时,经过电子膨胀阀010的冷媒流量几乎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069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