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柔性交流输电设备水冷系统的直流供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406425.2 | 申请日: | 2022-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81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蔡常群;徐卫丽;江龙;徐亚男;李云龙;徐明;陈立新;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晶锐冷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J1/02;H02J3/01;H02M7/04;H02M1/12;H02M1/14 |
| 代理公司: | 郑州汇诚众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11 | 代理人: | 刘存波 |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许***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柔性 交流 输电 设备 水冷 系统 直流 供电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柔性交流输电设备水冷系统的直流供电系统,包括直流进线回路和交流进线回路;所述直流进线回路上依次连接有直流进线断路器、第一开关电源模块、第一继电器和第一均流二极管;所述交流进线回路上依次连接有交流进线断路器、第二开关电源模块、第二继电器和第二均流二极管;所述直流进线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进线回路的输出端耦合连接。该供电系统中,直流进线回路和交流进线回路完全冗余,当某一路回路发生故障时,另外一路回路仍能正常进行供电,保证水冷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交流输电设备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柔性交流输电设备水冷系统的直流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集中了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负荷线路的潮流和系统的损耗,提高系统的传输能力,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柔性交流输电设备作为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中的核心单元,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功耗的发热量,该现象对于设备的稳定运行具有非常大的干扰,因此需配备额外的冷却系统以辅助降温。对于柔性交流输电设备水冷系统,控制系统是其核心单元,因此控制系统电源的稳定可靠运行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交流输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现有的柔性交流输电设备水冷系统直流供电系统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案:方案1:一路直流电源+电源缓冲器供电系统;方案2:一路直流电源+直流UPS供电系统。这两种直流供电系统均能满足当直流进线电源短时故障时,通过UPS或电源缓冲器保证水冷控制系统正常运行,短时间内不会导致水冷系统跳闸。
然而上述两种直流供电系统存在以下缺点:方案1中电源缓冲器缓冲时间较短(一般为1-2S),如果直流进线电源长时间故障,将导致水冷控制系统故障,进而导致水冷系统跳闸;方案2中直流UPS串联在直流电源回路中,一旦单一元件UPS故障,会导致水冷控制系统停运;直流UPS属于易耗电气元件,充放电次数过多会导致UPS性能较低甚至故障,UPS需要定期更换,不利于水冷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方案1和方案2中所有电气元件均为单一元件,任一元件故障均会导致直流供电系统故障。由于以上缺点容易引起水冷控制系统失电故障进而导致水冷系统跳闸,这非常不利于水冷系统以及柔性交流输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柔性交流输电设备水冷系统的直流供电系统,以解决传统直流供电系统可靠性低、供电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柔性交流输电设备水冷系统的直流供电系统,包括直流进线回路和交流进线回路;
所述直流进线回路上依次连接有直流进线断路器、第一开关电源模块、第一继电器和第一均流二极管;
所述交流进线回路上依次连接有交流进线断路器、第二开关电源模块、第二继电器和第二均流二极管;
所述直流进线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进线回路的输出端耦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进线回路上还设有用于过滤杂波信号的直流滤波器;所述直流滤波器连接于所述直流进线断路器和所述第一开关电源模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交流进线回路上还设有用于过滤杂波信号的交流滤波器;所述交流滤波器连接于所述交流进线断路器和所述第二开关电源模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辅助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辅助触点均与水冷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为第一电压监视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为第二电压监视继电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电源模块输入标准为AC/DC100V-240V,输出标准为DC24V;所述第二开关电源模块输入标准为AC/DC100V-240,输出标准为DC24V。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和第二开关模块的输出经第一均流二极管、第二均流二极管耦合形成直流电源母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晶锐冷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晶锐冷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064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