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于保持中央空调清洁度的出风口扣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06267.0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30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芳;李招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国能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14 | 分类号: | F24F13/14;F24F1/0011;F24F1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谢志龙;徐方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于 保持 中央空调 清洁 风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于保持中央空调清洁度的出风口扣锁装置,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该利于保持中央空调清洁度的出风口扣锁装置,包括中央空调出风口,所述中央空调出风口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控制器,所述中央空调出风口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控制器,所述定位控制器的内壁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一号卡扣组件,所述定位控制器的内部左侧通过一号齿轮铰接有密封阻隔板,所述限位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二号卡扣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传动组件内部旋钮杆控制一号锥齿轮带动二号锥齿轮转动,使二号齿轮带动一号齿轮转动,从而控制密封阻隔板转动,从而达到密封或开放中央空调出风口的目的,可以有效的防止小型动物及灰尘杂物进入其中,影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于保持中央空调清洁度的出风口扣锁装置。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气调节系统组成,该系统不同于传统冷剂式空调,(如单体机,VRV)集中处理空气以达到舒适要求。采用液体气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热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冷暖负荷。
目前现有的中央空调出风口均没有扣锁装置,或使用遮盖物进行随意遮盖,如此空气中的灰尘杂物及小型动物会进入中央空调出风口内,不仅会损坏中央空调内部元件,而且影响中央空调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保持中央空调清洁度的出风口扣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利于保持中央空调清洁度的出风口扣锁装置,包括中央空调出风口,所述中央空调出风口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控制器,所述中央空调出风口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控制器,所述定位控制器的内壁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一号卡扣组件,所述定位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定位控制器的内部左侧转动连接有一号齿轮,所述定位控制器的内部左侧通过一号齿轮铰接有密封阻隔板,所述限位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二号卡扣组件,所述限位控制器的内壁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传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一号卡扣组件包括凹型滑槽,所述凹型滑槽的内部左侧滑动连接有三角卡扣,所述三角卡扣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拉杆,所述凹型滑槽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旋钮杆、二号齿轮,所述旋钮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号锥齿轮,所述二号齿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二号锥齿轮,所述二号锥齿轮与一号锥齿轮垂直啮合。
优选的,所述密封阻隔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弧形卡扣,所述密封阻隔板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二号弧形卡扣,所述密封阻隔板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二号卡扣组件包括三号齿轮,所述三号齿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扣杆,所述卡扣杆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自复位传动杆组件。
优选的,所述复位传动组件包括液压管道,所述液压管道的内部右侧滑动连接有复位液压杆,所述液压管道的内部顶端滑动连接有液压卡齿杆。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保持中央空调清洁度的出风口扣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传动组件内部旋钮杆控制一号锥齿轮带动二号锥齿轮转动,使二号齿轮带动一号齿轮转动,从而控制密封阻隔板转动,从而达到密封或开放中央空调出风口的目的,可以有效的防止小型动物及灰尘杂物进入其中,影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国能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国能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06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二次内抽芯机构的汽车立柱护板模具
- 下一篇:井下单级受电保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