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进出洞洞门的加固施工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06042.5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88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森;马佳;陈志文;陈旭明;李鹏飞;周维佳;张峰;赵健;秦悦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李丹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进出 洞洞 加固 施工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隧道进出洞洞门的加固施工体系。包括土层,以及置于土层中的隧道,隧道洞门侧、洞门的四周的土层处均设有与土层相贴合的第一加固区,第一加固区远离土层的外侧面设有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墙体上预留有与隧道洞门相对应的出口;靠近第一加固区、土层内设有与第一加固区间距布置的第二加固区,第二加固区包括置于地面处的旋挖钻设备,通过旋挖钻设备沿土层竖直方向设置旋挖孔,旋挖孔与第一加固区间距设置,旋挖孔穿过隧道并向下延伸,旋挖孔内设有由素混凝土浇筑形成的素混凝土桩。有效改良进出洞范围内的土体质量,使洞门范围内土体强度提高,封堵洞门范围外向洞门内的渗漏水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隧道进出洞洞门的加固施工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地下空间的开发,盾构法施工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盾构自工作井始发进入隧道地层或自隧道末端推出进入工作井,当盾构工作井周围地层为自稳能力差、透水性强的松散砂土或饱和含水粘土时,如不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则在工作井围护结构后,必将会有大量的土体和地下水向工作井内塌陷,导致洞周大面积地表下沉,危及地下管线和附近建筑物;因此,在盾构机进出洞前必须对洞门处地层进行加固处理,即端头加固;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以及掘进参数的不可控性,需要根据特定条件有针对性的对土体进行注浆止水,才能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尤其是在渗透系数大、水头压力高、软弱易坍塌的富水砂层中进行土压平衡盾构始发和接收,对洞门破除时间要求高,一旦洞门破除时出现加固效果不理想,则会造成洞门涌水涌砂现象;因此亟需一种针对洞门的加固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隧道进出洞洞门的加固施工体系,有效改良了进出洞范围内一定量土体质量,使洞门范围内土体强度提高,并有效封堵洞门范围外向洞门内的渗漏水通道,防止进洞施工过程中的洞门漏水、涌砂风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隧道进出洞洞门的加固施工体系,包括土层,以及置于土层中的隧道,隧道洞门侧、洞门的四周的土层处均设有与土层相贴合的第一加固区,第一加固区远离土层的外侧面设有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墙体上预留有与隧道洞门相对应的出口;靠近第一加固区、土层内设有与第一加固区间距布置的第二加固区,第二加固区包括置于地面处的旋挖钻设备,通过旋挖钻设备沿土层竖直方向设置旋挖孔,旋挖孔与第一加固区间距设置,旋挖孔穿过隧道并向下延伸,旋挖孔内设有由素混凝土浇筑形成的素混凝土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本实用新型有效改良了进出洞范围内一定量土体质量,使洞门范围内土体强度提高,并有效封堵洞门范围外向洞门内的渗漏水通道,防止进洞施工过程中的洞门漏水、涌砂风险;并且省工省力、施工效率高、占地面积小,适应性强等优点,可满足施工安全防护要求。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加固区包括沿土层竖向并列间隔布置的若干钻孔灌注桩;提升洞门范围内的土体强度,防止土层发生塌方。
若干素混凝土桩相互咬合布置,布设方向与隧道长度方向垂直,与隧道宽度方向同向;提升洞门范围内的土体强度。
旋挖孔内素混凝土桩两端部至隧道外壁的距离一致,旋挖孔的上部设有回填区;节约施工材料,降低施工成本。
素混凝土的配比为:细骨料818kg,粗骨料1001kg,水泥254kg,粉煤灰99kg,水180kg,减水剂8.12kg。
素混凝土桩的直径为800mm,间距为600mm,桩间咬合为200m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视纵断面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060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仓栅式半挂车的防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